晴時多雲

江丙坤的「依賴中國論」乃邏輯錯亂的誤國詭論

馬政府解救經濟無方,只是一味向中國傾斜的中國政策走向,從就職之初猶抱琵琶半遮面,眉來眼去,似乎仍畏懼民意,需加以包裝欺瞞民眾,至今執政方八個多月,已不再遮遮掩掩,反而公然登堂入室,成了中國的入幕之賓,甚至各種歌頌中國的言語,屢屢出自馬政府官員口中,絲毫不以為恥。最近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的「依賴中國不是壞事」論調,極盡肉麻諂媚中國之能事,更堪稱親中軟骨派之代表性人物。

馬英九上台之後,採行終極統一路線,但初始猶需包裝在「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兩岸雙贏」的外衣之下,也就是說台灣也可從鬆綁西進政策中得利,不致受制於中國,淪為任中國宰割的俎上肉。但江丙坤的「依賴中國說」脫口而出,凸顯台灣對中國的經貿傾斜,實質上已成了中國的小媳婦,必須看著這位惡婆婆臉色過日子,無異揭穿馬政府所謂兩岸對等往來、互惠互利的謊言。

台灣經濟自馬英九執政後一路走下坡,對中國過度依賴的惡果,已經呈現在各項台灣出口與外銷訂單數據上。去年十二月出、進口值,分別較前年同月大減四十一.九%及四十四.六%,雙創歷年最大減幅,而台灣對中國及香港出口大幅減少高達五十四%,是史上最大減幅。去年十二月外銷訂單金額年增率為負三十三%,也創史上單月最大跌幅,自中國及香港接單年增率為負四十七.一三%,減幅驚人。對中國依賴出現如此嚴重的警訊,竟然不能引起馬政府省思檢討,江丙坤反倒拋出依賴中國的奇談怪論,聲稱「依賴中國並不是壞事,因為這代表中國需要台灣,政府現在要擔心的,反而是有一天如果中國不再需要台灣之後,該怎麼因應。」

事實上,江氏的依賴中國說絕非個別、突兀的言論,而是馬政府的普遍政策邏輯與思維,因為唯有加深台灣對中國的依賴,方能達到其終極統一的目標。因而,「依賴中國」始終是馬政府的政策主軸。

令人憂心的是,當前兩岸的現狀,明明是台灣在經貿上已嚴重依賴中國,原本台灣可趁著此波全球風暴吹襲下徹底調整中國政策,使台灣能夠超脫中國化的魔咒,真正完成「生根台灣,佈局全球」的經貿發展戰略。但江丙坤卻提出一套歪理,辯稱這種依賴中國的關係,代表中國需要台灣,台灣反而應該擔心有一天中國不再需要台灣。如此的說詞乃倒果為因,邏輯錯亂,只在為錯誤政策與路線辯護,不管台灣死活。

台灣經濟依賴中國是好是壞?吾人不必有先入為主的成見,只要從專業領域分析,便可得出客觀的結論。依據凱因斯學派的理論,一國的年度產出 (GDP)分成四大塊,包括民間消費、民間投資、政府支出,及國外淨需求 (出口—進口)。換言之,一個國家的經濟成長係依靠消費、投資、政府支出與外貿盈餘這四大柱子共同撐起。而檢視台灣對中國的依賴程度之深,竟然已到了這四大部門皆深受其影響制約的程度。

扼要來說,在外貿方面,台灣對中國依存度已達四成;在投資方面,台灣對中國投資達二千億美元以上,可謂絕大多數的對外投資均投入中國;在消費上,在中國長期工作或定居的台灣人達百萬以上,等於台灣的內需市場減少了一百多萬具有強大消費力的人口;最後,由於資金與人才的大量西進,政府稅收減少,勢必降低政府支出,影響公共建設與福利措施的推動,減損政府施政品質與照顧民眾福祉的能力。

易言之,台灣對中國日益加深的經貿依賴,已使經濟發展的四大支柱受到中國的高度掌控。此波對中國出口巨幅衰退,已引發廠商減產關廠裁員,造成失業人口劇增,消費萎縮的惡性循環,使台灣陷入前所未見的危機之中,在在證明對中國依賴不但不是好事,更是一場可怕的災難,至於馬英九、蕭萬長、江丙坤這些親中政策的操盤人,則顯然不是聞聲救苦的菩薩,而是對台灣經濟施法下咒的巫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