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窄門變成自動門

■王成

據統計,今年大學考試分發網路選填志願共有近十萬名考生繳卡,而分發錄取名額近九萬個,粗估錄取率約八成九,幾乎每十個繳卡的人就有九人可以上大學,且依照大學數目急速擴充、學生來源卻逐年減少的趨勢看來,再過幾年大學錄取率就會接近百分之百,很多學校將因招不到學生而關門倒閉。

過去大學聯招因錄取率低形成「窄門」,被視為是造成學生學習壓力龐大、教師教學僵化成以考試為唯一取向的罪魁禍首。在教改「鬆綁、多元化」的理念下,試圖透過開放廣設大學以及多元升學管道來解決學子的考試夢魘,讓教育與學習正常化。然而錄取率年年攀高的結果,將「窄門」變成「自動門」,卻也產生「招生人數不足,大學經營困難」等負面效應,有論者指出這就是教改鬆綁衝過頭、沒有節制所造成的惡果。

事實上,教育部廣開大學升學方便之門,雖是由教改理念而有的行政措施,但由其產生的流弊來看,這種鬆綁、多元化政策的重點並非在教育層面,而是必須由經濟學角度去衡量。正如同教改理念指導下的「師資培育多元化」造成「流浪教師」問題一般,「升學管道多元化」產生的流弊亦是經濟學上「供需失衡」的問題(大學生人數與大學招生名額供需失衡),套一句杜正勝部長的話:「這是經濟問題,不是教育問題。」

由經濟層面衡量,教改理念指向的是一個「教育自由市場」的形成,要求行政力量減少干預,讓大學獲得更大自主權力,以形成開放的教育市場,由各大學自由競爭,在市場機制下各顯神通爭取消費者(學生),除了更能保障消費者(學生)權益外,也能自然產生留優汰劣的效果,不受消費者青睞的學校將自動為市場所淘汰。

所以,教改的問題,並非在於鬆綁得太快,而是鬆綁得不夠,市場機制仍不能充分發揮效用。當大學錄取率年年升高的同時,教育部也應加快「開放大學自主」的腳步,建立完善的「教育自由市場」,讓經濟問題回歸經濟層面,如此方是解決「教育問題」之道。(作者為研究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