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與陳高談謝林─從諾貝爾桂冠寫八二三說起

◎ 廖念漢

陳長文律師、高希均教授,近來紛紛撰文質疑軍購(尤其阿帕契攻擊直升機一案)之必要性。筆者身為國防部團隊一員,謹述拙見。

二○○五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湯馬斯.謝林,乃著名之「賽局理論」(game theory)大師,曾在一九六○年出版《衝突的策略》一書,提倡「嚇阻」以化解衝突、避免戰爭的學說,並舉一九五八年「八二三金門砲戰」為例,說明先總統蔣中正自斷從金馬撤軍之後路,展現「自我防衛的決心」,美國為維持對盟邦協防之承諾,乃一改原本坐視不管之態度,增援二四○巨砲等武器,有效「嚇阻」了共軍的進犯,使台海得以保持和平迄今,而當時美國總統正是高希均教授所推崇之艾森豪。

艾森豪在位八年期間,冷戰方殷,全賴其任內所建立之雄厚武力基礎,方使國際共產赤焰稍戢,迄卸任後次年(一九六二年),美國文人總統甘迺迪解決古巴危機所依仗之「軍事說服力」,概皆由艾帥所建立。今天若以美國追求世界警察霸權論,艾帥所說「每一支造好的槍…都相當於對那些飢餓者的偷竊」,便就言之有理;但從台灣被動的「防衛固守,有效嚇阻」觀點論,國防投資就是必然的優先。試想,去年我國漁船在釣魚台海域,遭日本保安廳巡邏艦撞沉,舉國譁然,假設我們海軍有「神盾級」軍艦,日本敢這樣「吃人夠夠」嗎?宜蘭漁民會頻頻抱怨政府是「軟腳蝦」嗎?

西諺云:「想要和平,就要準備戰爭」,瑞士自十五世紀至今,新加坡自建國以來,皆以所謂的「刺蝟戰略」嚇阻外敵的可能冒進,得以在安全和平的環境中,創造了高水平的國民所得。所以,龐大的國防投資不宜僅由「機會成本」排擠其他預算,不利國計民生的觀點衡量。何況我國情特殊,導致軍購備加險阻艱辛,猶記兩年前,六○一空騎旅旅長陳銘同等八員國軍優秀將校,搭乘老舊之UH-1H直升機,不幸因公殉職之憾事,尚殷鑑不遠;國軍官兵都是百姓的子弟兵,國人何忍驅其使用老舊裝備,而導致無謂的犧牲?是以無論從人權或人道觀點而言皆屬當為,尚祈各界諒解、支持!

(作者為台南軍事監獄上校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