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中國更需要走向正常化國家

■陳鴻瑜

近代中國一次被英國打敗,再次被法國打敗,三被小日本打敗,其受到嚴重屈辱,深深烙印在中國民族的內心。現代中國無論是國民黨政權或是共產黨政權,都是以恢復中國光榮的過去為目標。而蘊積在中國民族內心的,就是一股焦慮,他們想復興其民族的光榮,但又沒捷徑,在對外關係上就表現「恨」的情緒,以「仇外」為凝聚民族信心的手段。

中共建立政權後,連續打了幾次大型的戰爭,打韓戰叫「抗美援朝」,打越戰叫「抗美帝」。對日本,日本受到美國的保護和監督,無法對日開戰,只好進行冷戰。中國在與日本建交後,以要求日本提供援助作為不成文不向日本索賠的條件,更為奇特的是,還不時口出惡言,要求日本道歉,形成獨特的「道歉外交」。今年四月還不惜發動群眾運動,砸毀日本在中國的商店,拒買日本貨。最後迫使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在印尼雅加達舉行的萬隆會議五十週年紀念會上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行為再度道歉。

這是什麼樣的外交姿態?戰後至今已有六十五年了,國家之間的仇恨竟然如此綿延不息,為古今少見。中國站起來了,成為世界大國之一,應值得尊敬和推崇,但作為一個大國,以如此的姿態出現在國際舞台,令人回想起這跟清朝的作風有何差異?一種自大和自卑的混合情緒,充分表現在中國外交作為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和日本之間戰爭的慘烈,不亞於中國和日本,按理美國人打敗日本,日本人應該仇恨美國才對,但為何日本人不這樣做?

同理,美國和越南打了將近十年的戰爭,時間不會短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傷亡人數不會少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但隨著越戰的結束,越南卻沒有「仇美」的情緒。兩國在一九九五年恢復邦交,但從沒有聽說這兩國有對於過去的戰爭行為要求道歉之舉。

另一個最近的例子是東帝汶。印尼在一九七六年以武力強佔東帝汶,東帝汶人民起來反抗,歷經二十三年,才在聯合國協助下,以公民投票取得獨立地位,在二○○二年五月東帝汶正式獨立,東帝汶舉行獨立慶典時,印尼總統梅嘉娃蒂前往參加,引起注目。印尼的外交政策展現靈活性,並沒有因為東帝汶之脫離而懷恨在心。

綜觀這些國家的外交行為,可以發現,雖然曾有激烈的戰爭行為,但並不影響這些國家在戰後恢復兩國和民族的友好關係,開展步伐往前看。

但用這樣的眼光來看台海兩岸,情況卻迥然有別。中國以持續「內戰」為名,以合法化其對台灣的野心,但這種虛擬的「內戰」關係,只是一種藉口,也成為中國領導人穩固其個人權位的護身符。

最近中國對台灣展開水果攻勢。中國如真有意與台灣打交道,其實很簡單,只要透過雙方授權的指定機構,就可以進行協商。中國體會中南半島國家的經濟處境,它知道如何透過協商,與泰國簽訂免其農產品關稅的優待,與柬埔寨、寮國和緬甸簽訂協議,給予商品貿易優惠關稅待遇。但中國對台灣卻不採此途徑,本是善事好意一樁,卻出現不同的後果,根本就是得不償失的作法。

中國打壓台灣,並不能使台灣就範,只有激起台灣人民對於中國的不滿。事實上,台灣對於中國是沒有敵意的,台灣對於中國政權沒有挑戰的意圖。台灣人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要過自己的生活,不要受外來政權的壓制。台灣不接受中國的統治,而中國卻要以打擊台獨為名,製造兩岸的敵對關係,然後又要吸引台灣的資金和技術。這是何種心態?中國把自己推向一個別有圖謀、充滿野心的政權的形象,把併吞台灣寫在臉上,然後說給予台灣人民好處,怎能取信於人?也許北京領導人可能不知道,台灣人民對於北京這種作法感到「厭惡」。

如果日本要走向一個「正常化」的國家,則中國更需要走向「正常化」國家,把自己放在一個肯負擔國際責任的地位,正視台灣的存在,不再搞那虛幻的名份關係,才能使中國成為受國際社會尊重的角色。(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