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馬政府的自殺政策 台灣人民要跟著陪葬嗎?

馬政府執政以來,台灣經濟情勢日益惡劣,似無舒緩跡象,處於此危急存亡之秋,馬英九理應推出具體措施,改善台灣投資環境,方可發揮救亡圖存之效。然則,馬總統顯然沒有改善現狀、解決難題的能力,只是一再祭出所謂中國政策利多,意圖製造幻覺,麻痺民眾,轉移焦點。幸而,台灣民眾已經認清中國是泥菩薩,在金融風暴中自身難保,根本無力幫助台灣,日前中國配合馬政府施放十項利多,台股仍連續重挫,跌幅幾為世界主要股市之最,印證台灣民眾看穿馬政府中國政策的騙局,再也不會受騙上當。

馬政府屢屢斥責前朝之有效管理為鎖國思維,事實卻證明馬之開放鬆綁政策,不僅無一能改善台灣經濟窘狀,反而奉送台灣的主權與國格,使台灣逐漸港澳化、特區化,淪為中國的一部分。馬政府中國政策第一個騙局,乃是開放中國觀光客來台一天三千人次,宣稱可帶來一年六百億元商機,使得飯店、餐廳、旅行社、遊覽車、禮品等業者紛紛擴大投資,準備一展鴻圖,大賺人民幣,不料一天三千人變成一天二、三百人,業者望穿秋水,等不到客源,不少倒閉關店,龐大投資血本無歸。

第二個騙局則是兩岸大三通後,台灣可以利用直航的優勢,讓高雄港、基隆港恢復成長活力,並與中國沿海城市形成一日生活圈,真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事實則是在直航的班機上,乘客大都是台商,以及被低價所吸引的台灣觀光客,看來直航捷徑一開,不但無助改善兩國往來的失衡狀態,反使台灣對中國的傾斜更加嚴重。尤甚者,高雄港、基隆港要成為亞太轉運中心的構想,也因為台灣企業移往中國生產,可承攬之貨源日益減少,根本是不可能的夢想。易言之,直航三通根本就是肥了中國、瘦了台灣,使台灣在溫水煮青蛙的方式下落入中國魔掌。

這兩個騙局失效後,大餅愈畫愈大,中國再透過國共論壇施放十項利多,主要內容有二:增加對台灣採購二十億美元的面板,以及提供台商一千三百億人民幣融資。此二點看似具有實質效益,實際仍為口惠而已。首先,中國廠商所需的面板主要就是來自對台灣採購,據統計,今年一到九月台灣輸往中國的面板為一百四十二億美元,二十億美元是極小的部分,況且明年自然增長之採購量或許就有此數目。尤其,中國電子工廠不少為台商所投資設立,台灣面板輸往中國加以組裝,本是產業生產鏈之一環,中國卻將此既存之生產程序攬為己功,當成對台灣的施恩,簡直厚顏無恥。

其次,企業到外國投資,所需之設廠、營運資金,若需貸款,一般均向當地銀行申請,而台商卻很少向中國銀行貸款,反回頭向台灣取得,顯示中國銀行之運作並非依據市場機制,而是受制於政治力的操控。顯然此次承諾一千三百億人民幣之融資,也是一種政治姿態,台商能否取得貸款,其實並不樂觀。

再者,本報更揭露馬政府鼓勵台商回台上市,並吹噓此為對台灣的大利多,但許多台商為「無根台商」,在台既無母公司或本店,其中國之財務狀況更難以進行實地查核,上市募得資金後,無法考核其資金之運用,若產生「錢進中國、債留台灣」弊端,將由輔導上市的證券商負連帶責任,造成券商反彈,不願承辦相關業務。加上,中國在年初實施勞動合同法,又遭逢金融風暴,企業掀起倒閉潮,台商亦受到重創,據香港、新加坡華文媒體報導,今年大約有六成台資企業虧損,部分地區台商倒閉可能超過兩成。因此回台上市,在台灣市場募集資金,已成部分台商的續命仙丹。在此情況下,台商回台上市,若無嚴格監理制度加以把關,恐怕將發生套牢台灣散戶的悲劇。

嚴重的是,馬英九的中國政策不但無助於台灣經濟的舒緩,反而造成國際社會的誤解,錯認台灣已經發生金融危機,需要中國提供融資紓困,因而衍生出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錯覺。換言之,馬政府的中國政策,本質上是一種誘使台灣人民陷入終極統一牢籠的政治騙局,隨著他一步一步的鬆綁,台灣人民也一步一步走上統一的不歸路。馬政府的中國政策無異是一種自殺,但台灣民眾要跟著陪葬嗎?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