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問題在無米樂啦!

■曾燦燈

近來台灣水果零關稅登陸持續發燒,逼得阿扁總統親自跳出來滅火,並指責中國打算藉南部農民替泛藍助選。

首先,不管台灣水果是內銷、外銷還是「登陸」,如果產銷制度不改革,則豐收時果賤傷農;當市場供不應求時,即使末端消費者買一顆芒果要花二百元,但農民在產地還是只能低價賣出。因此,若不縮減產銷剝削制度,十五項水果零關稅登陸,爽到的只是中間商,農民還是只能上演「無米樂」的悲劇戲碼。

再者,從兩岸經貿戰的角度來看,中國磁吸台灣果農,其實只是遲早的問題。因此,政府在阻擋中國農業統戰的同時,更應積極開拓農業願景,給長期支持本土政權的數百萬農民一個希望,才能有效避免果農往中國傾斜。

例如,為了避免農藥污染,並提高農產品售價,有機農業已成為OECD國家的農業重點政策。根據國際有機農業運輸聯盟的調查,歐盟國家如列支敦士登有高達十七%耕地面積為有機農業,奧地利有十三%、瑞士九.七%、義大利為七.九四%,此比率在五%以上者還有三個國家,歐盟其他國家至少也有一%以上耕地為有機農業。反觀台灣,有機耕地面積為一○九○公頃,僅佔耕地面積○.一三%,比率明顯偏低。對照起李登輝總統以前親自下鄉打造台灣精緻農業,讓農民有面對WTO衝擊的實力之歷史,未來,執政黨如何發展有機農業與農業生技,才是政府在政治口水之外,應更加努力做的事。

如果政府不開創農民的願景,不改革產銷制度,也不實際投資農業來增加農民實力,恐怕未來兩岸農業談判,政府會越來越吃力! (作者為台聯黨立法委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