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李筱峰專欄》台灣有三害

海棠颱風橫掃全台,帶來慘重災害,「夜聞風雨之聲,難安蓆枕」,我想起先祖們年年都要面對颱風和地震這兩項天災的宿命。然而,颱風和地震畢竟還是有形的,台灣還有一項更大的威脅,它不是來自大自然,而是人為的觀念,那就是「中華民族主義」。

我說它是「人為觀念」,是比較客氣的用語,其實它可以說是一套政治神話。或者講得學術性一點,「中華民族」一詞是「後設建構」的名詞。十幾年前我就破解這個政治神話,但是這個神話最近在三個藍色中國黨身上發作得更加猖狂,我只好舊話重提:

「『中華民族』一詞是一個政治名詞,而不是學術名詞。所謂政治名詞,意指為了政治上之需要而特別建構的名詞;而學術名詞,則係學術研究上具有嚴謹界定與指謂的名詞…『中華民族』一詞正是典型的『為了政治需要而特別建構』的政治名詞。以下試舉最明顯的史例來看…一九○五年同盟會成立,楬櫫『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其中所謂『韃虜』當然指的是滿洲人,要將滿洲人驅逐出去,以便『恢復中華』,可見此處的『中華』是絕對不包括滿族的。然而,曾幾何時,滿洲政府果然被推翻,中華民國誕生,孫文就任臨時大總統,立刻改口要『五族共和』,不再『驅逐韃虜』了。」

「以現代國家觀點看,五個民族一起建立共和國,並無不對。問題在於你要和人家『共和』,人家並不見得喜歡和你『共和』。果然,此時的蒙古,早在滿清政府倒台之際,旋即宣佈獨立了,並不領『中華』的盛情。而西藏、新疆等地民族,也在民初以來受到世界民族自決思潮的影響,紛紛欲掙脫中國之控制而獨立。於是以漢族為中心的『中華民族』之說乃應運而生。試以孫文的幾段話來了解,孫文在一九二○年底說:『現在說五族共和,實在這五族的名詞很不切當,我們國內何止五族呢?我的意思,應該把我們中國所有各民族融化成一個中華民族。如美國本是歐洲許多民族合起來的,現在卻只成了美國一個民族,為世界最有光榮的民族。我們中國許多的民族也只要化成一個中華民族。』」

「可見這個『中華民族』是人為建構的,是一個『想當然耳』的理想,並不像滿洲(女真)、維吾爾、藏族等民族是實際而自然存在著的具象。而且孫文這個『想當然耳』的理想民族,又是以漢民族為核心的。一九二一年孫文說:『蓋藏、蒙、回、滿,皆無自衛能力,發揚光大民族主義,而使藏、蒙、回、滿,同化於我漢族,建設一最大之民族國家者,是在漢人之自決。』足見,這個理想中的『中華民族』,又是一個漢族沙文主義的產物。」

「所謂『中華民族』,正是毫無民族人類學、種族學之根據的虛構名詞。而在這虛構的過程中,又充滿著種族優越感(ethnocentrism)與專斷霸權主義,毫不尊重別民族是否認同這個虛構的名號,便強行加封,貼上標籤。因此,在這個名號下,便發生相當荒唐可笑的現象,例如,『新疆』(東土耳其斯坦)的維吾爾族,明明是屬於土耳其族(Turks),其體形、血統、語言、宗教、生活習慣,完全與漢族相去十萬八千里,倒反而與土耳其,或是中亞的哈薩克、烏玆別克、中南亞的吉爾吉斯等人,同一系統。如果操烏拉阿爾泰語系的維吾爾人可以被冠上『中華民族』的稱號,則同屬烏拉阿爾泰語系的哈薩克、烏玆別克、吉爾吉斯等人,是否也可以稱為『中華民族』?再者,與漢文化相去甚遠的維吾爾人既然都算是『中華民族』,為何與漢族的歷史文化有相當因緣的朝鮮人、日本人、越南人,卻反而不屬於『中華民族』了呢?」(詳見〈不要拿「中華民族」來壓人〉一文,收錄於拙著《台灣要衝決網羅》)。

這套「中華民族主義」的政治神話,充滿著霸權心態,誰不接受這套神話,誰就是分裂主義者,就是「民族的罪人」、「和平的破壞者」。它和戰前日本人編造的「大東亞共榮圈」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誰不參與「大東亞共榮圈」,誰就是破壞東亞和平,就要接受懲罰。

這種霸權心態,又蘊含著中國傳統的「天下一統」的歷史意識。這種歷史意識發展出來的國家觀,是屬於「前近代」(pre-modern)的,而不是「主權在民」的現代國家觀念。因此,「中華民族主義」對台灣造成的傷害是:一者,它必然抹煞台灣的主體性;二者,它有反民主的傾向,要不然,它也是凌駕於民主原則、自由主義與法治人權的價值之上。

更可怕的是,這套政治迷思,經國民黨統治集團在台灣半世紀的洗腦教育過程,不僅制約了許多台灣人民的國家認同,甚至神格化成為宗教情緒式的信仰。這種「中華民族主義者」的信仰,或許可以稱之為「中華教」(或「中國教」)。

被世界人權組織Freedom house評列為「完全自由國家」的台灣,與被評列為「完全不自由國家」的中國,實際上是兩個不一樣的國家,但是「中華教」信徒卻不能容忍這個「完全自由的國家」。連戰向中國輸誠時,在桃園機場棒打台灣國民的那群藍旗軍,正是這個「中華教」教徒在懲罰異教徒的典型表現。而中國沿海的數百枚飛彈隨時對準台灣,當然也是「中華教」為維護其教義,不容叛徒異端褻瀆神明的神聖之舉。

台灣何其不幸,被這種「中華教」內外夾攻。

國親新三個中國黨過去以「反共」號召台灣人的支持,也以「反共」來抵擋台灣內部的民主潮流。如今在「反共」的議題上他們已經敗陣,卻拿「中華民族主義」的大旗來抵擋民主台灣的獨立自主。看看他們三黨的領袖相繼到北京輸誠的時候,都以「中華民族主義」和中共同一鼻孔出氣。真可說是「國共親新」四黨歸宗。但是台灣的主體地位和民主政治,卻成為他們四黨歸宗的祭品。

連戰在北京大學大罵台灣的民主,卻呼籲要認同「這個國家」而贏得北大禮堂內的滿堂彩,大家應該還歷歷在目。

最近看到郁慕明振振有詞說:「立足台灣、心懷中華」,奇怪。既然立足台灣,為何不是心懷台灣,卻是心懷中國呢?這不是挑明他們「心不在這裡」嗎?如果美國人公開說:「立足美國,心懷英國」,一定會笑死人。我如果對我內人說:「我立足我們家,心懷隔壁蔡太太家」,看我內人不氣炸才怪?

政黨輪替以來,許多表面上的政策措施之爭,其實背後都牽涉「中華教」的信仰。

例如,他們反對軍購,天真的台灣人民還真以為他們要看緊人民荷包嗎?別傻了,不要忘了他們高喊反共的時候,國防預算編到六、七成。現在只有一、二成的國防預算,他們卻在反軍購。道理很簡單,以前高國防預算,為的是保衛他們的政權,現在沒有政權可保了,而台灣又不是他們的祖國,他們的祖國是「中國」,所以當然反對軍購。如此不但可以贏得看緊人民荷包的美名,又可以向祖國交心,何樂不為?

話說至此,這套「中華民族主義」對台灣的傷害還不清楚嗎?我們在預防颱風和地震的傷害之外,我們一定要想辦法破除這種「中華教」的迷信。(作者為大學歷史學教授,本專欄完整版收錄於www.jimlee.idv.tw)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