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仰天大笑談「清氣」

■吳車

〈自由廣場〉七月十九日刊出新黨主席郁慕明投書,引用明人王冕詩:「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自稱一趟中國行程「顏色由你潑,清氣我自持」,不在乎別人扣他紅帽子。

看到郁慕明用「清氣」一詞自我比擬,筆者忍不住也要「仰天大笑」,因為這倒是前所未有的創舉!古今台外,人在江湖,從來沒有一個政治人物,自說自話,公然往臉上貼金,說自己具有「清氣」、而且是「清氣滿乾坤」的!

先談「詩仙」李白,他是任性、率性、不受禮教束縛,但卻活得很痛苦的浪漫詩人。李白那一首〈南陵別兒童入京〉:「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蓬蒿指的是蓬草與蒿草,「蓬蒿人」也就是「鄉巴佬」的意思。郁慕明引用李白詩,其實多少流露了鄙棄台灣這個鄉巴佬,卻汲汲營營進京、準備去安享榮華富貴的「暴發戶」的醜態。

再談「清氣」,清氣指的是清明、平和、清淨、清爽之氣。以下引經據典,分別從不同的層面解讀,看看「清氣」的真諦。

《禮記.仲尼閒居》:「清明在躬,氣志如神。」指的是聖人清靜光明之德。儒家強調「富潤屋,德潤身」,有錢人修飾房屋,有德之人修養自身。美好的德性,一派美善光明的氣象,這就是讀書、修身、潔行之後所得的「清氣」。

曹匹〈槐賦〉:「天清和而溫潤,氣恬淡以安治。」暮春初夏的天氣,洋溢清和、溫潤、恬淡的氣氛,在台灣三、四月間初春的天氣,充滿開朗、清爽、美好、愉悅的感覺。這是大自然天候帶給吾人的「清氣」。

《戰國策.齊策四》:「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處。」這是顏斶向齊宣王請辭歸老時的說詞,退休不問世事,「清靜貞正」,何等逍遙。這是辭官生活輕鬆自在、清靜閒適時的「清氣」。

反觀郁慕明,繼連戰、宋楚瑜之後,同樣意圖「聯共制台」,一行人在中國時的國名國旗無端失蹤,面對傷害兩岸和平的惡法─「反分裂法」,及六百餘枚對準台灣的飛彈,國親新三黨不但未能堅持「廢惡法、撤飛彈、真和平」,卻只避重就輕聲稱「破冰、尋根、民族正氣」,一味「柿子挑軟的吃」,如此輸誠通敵,自取其辱,還敢自稱滿心「清氣」,誰之能信?

王冕是明朝的隱士,善畫梅、荷,隱居山林,別號「梅花屋主」。他的「清氣」是修養、心境、生活多方面修持的成果,「清氣」之說,實至名歸;至於郁慕明,他是台灣的清流?享有社會清望?是投機的政客?是真為台灣追求和平?還是只圖逢迎中國?這款敵我不分、是非不明,是清氣?還是濁氣?相信社會自有公論!(作者為靜宜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