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防止馬、陳進行密室賣台 國會應速建立監督機制

中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初定十一月三日即將來台進行第二次「江陳會」,並將與馬英九「先生」舉行「馬陳會」,就此,馬政府豎起了改善兩岸關係的大旗,為陳雲林此時來台的必要性進行辯護,但是從台灣的主權、人民的福祉可否確保的角度來進行檢驗,這次國共再次共同唱和的交杯戲碼,卻有聯手勾結、無能出賣的隱憂,台灣的「主場優勢」已不在政府,而在國家主人的自覺與自決,在這個現成的國際鎂光燈下,正好提供了展現台灣公民力量的寬廣舞台,二千三百萬人捨我其誰!

馬政府上台至今究竟執行的是「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或是「以兩岸為主、對中國有利」?無須口水戰,就讓事實來說話。今年六月在中國北京舉行的第一次「江陳會」,江丙坤與陳雲林就週末包機、大陸觀光客來台完成簽署,政策成效執行至今你滿意嗎?馬政府承諾的商機與利多兌現了嗎?馬先生甚至在國家主權上以承認「一個中國」、「九二共識」來換取這些不成比例的經濟後果,划算嗎、值得嗎?

下週在台北舉行的二次「江陳會」,預定協商空運的直達航路、平日包機、增加航班與航點、貨運包機,及海運直航,同樣的談判團隊繼續以不變的黑箱作業模式,已經密集與對岸展開預備性磋商談判,結論事前就將出爐,與陳雲林來不來台並無關係,陳前來只是簽名畫押的走秀而已。先不論協議內容既迴避國會監督、人民無從置喙,談判團隊的專業能力與過往績效亦令人高度存疑,為了這場僅餘儀式性的陳雲林來訪,及其在國台辦主任任內的對台言論「深植人心」,警政署業已宣佈將動用七千人次警力護衛其安全,在此由納稅錢支撐的大陣仗下,台灣能獲得什麼?馬政府至今未有交代,箇中的反差豈不荒謬至極?

既然來不來都能做成協議,陳雲林為何非來不可?於私,實有其希冀公職任內踏上台灣土地的個人需要,於公,則在執行中國政府對內對外的「兩岸一中」形勢。接待這樣一個對象,馬先生不必然非親自會面,卻配合鋪陳一片「喧賓奪主」的紅地毯,無視一九九一年已經宣佈動員戡亂時期終止,正式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對中國大陸地區的統轄權,如今竟宣稱「中國大陸也是中華民國的領土」,置兩岸為「內戰」的餘緒,以為其「區對區」強詞奪理。

在此同時,中國則透過新任駐聯合國常任代表張業遂再次致函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國際上強力定調,針對上月馬政府提出的台灣參與聯合國專門機構案提出四點駁斥,強調台灣友邦在聯大總辯論的發言違反了「一個中國」原則,是對憲章及相關章程、組織法有關「普遍性原則」的曲解;並嗆聲任何鼓吹「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舉動,都與兩岸關係的改善與發展背道而馳。這段表態等於當面掌摑,然馬先生卻噤若寒蟬、未作任何辯護。

一如處理毒奶危害國民健康時的膽怯懦弱,民調早已顯示八成以上台灣公民主張中國道歉後陳雲林再來台,但遲至事發五十天後,對岸竟降級由海協會出面於昨日發出遲來的道歉聲明,賠償則隻字未提,相對於張銘清事件時馬政府在第一時間未經由海基會而直接公開道歉,中國誠意何在?對等何在?而府院黨卻逕稱這是對岸的「善意回應」,此與唾面自乾何異?這款自動矮半截的政府能捍衛主權、保護人民嗎?

一○二五有六十萬人走上街頭,對「無能」政府發出怒吼,並對陳雲林來台的實益提出具體要求,不過顯然依舊未能使馬政府挺起脊樑,以遊行為槓桿,站在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立場積極交涉、據理力爭,問題出在哪裡?莫非「江陳會」、「馬陳會」是兩岸當權者行勾結謀和之實?倘若如此,這個政府還能信賴?陳雲林來台的正當性已經徹底消失,台灣公民必須挺身而出,強烈要求國會正視國共私通交易的嚴重性,立即建立一套嚴密的監督機制,以防止台灣被顛覆傾頹。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