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經濟依賴中國 在金融風暴中是死路一條

全球正捲入一場金融大風暴。在美國通過八千億美元紓困案後,全球投資人的信心顯然仍未恢復,市場依舊充滿恐懼,因此今年以來重跌甚至已經腰斬的主要股市,從前天的美國股市開始引爆,再度引發新一輪的暴跌,美國道瓊指數跌破萬點的信心關卡,英法德股市一天之內重挫百分之七、八,而亞洲股市的日本跌幅更高達百分之九,創下二十一年單日最大跌幅。面對此一災難式的危機,各國央行紛紛大手筆釋出資金,挹注金融市場,而昨日包括美國聯準會、英國央行、歐洲央行等六大央行更史無前例同時宣布大幅降息,以避免金融風暴繼續蔓延,力挽下滑的全球經濟。

當然,我們最關心的是,政府在此一危機中的對策與角色,而深入檢視,政府在金融風暴中的表現,顯然是讓國人失望的。其實,此次全球金融風暴並非今年才爆發,而是起源於去年的美國次貸風暴,然而次貸係牽涉美國一些信用紀錄不佳、低收入的階層,因此外界錯認此一風暴的暴風半徑不大,不致影響其他國家。孰料,在華爾街近年來盛行衍生性金融商品,以及全球化連結日益密切之下,這些品質不好的次級房貸債權已被放款銀行包裝成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抵押債務債券,或稱擔保債權憑證),出售給全球投資機構或一般投資人。之後再衍生出CDS(Credit Defaut Swaps,信用違約交換),也就是相當於債券持有人為所持債券購買的違約保險,賣出CDS的一方在收了「保費」之後就要承擔相應的違約賠償義務。

據估計,次貸在如此層層包裝,以及信用擴張之下,CDS市場竟是次貸的數十倍,已形成一個巨大的泡沫。今年爆發二房事件,顯示美國主要房貸也出了問題,終於在金融市場全面引爆。先是美國一些辦理房貸的金融機構倒閉,例如貝爾斯登,繼之發行此類衍生性商品的投資銀行也受到重創,如有悠久歷史的雷曼兄弟宣告破產,接下來大量承包此類貸款保險的保險公司亦塌陷下來,如規模全球第一的美國國際集團(AIG)無力繼續營運而被美國政府接管。

而此一風波更因金融全球化的成熟與密切,擴大到全球各地,其中歐洲、日本等資本主義大國的金融機構固然遭到波及,一些近年來快速累積巨額外匯存底,卻苦無投資管道的新興國家,更是此類衍生性商品大宗買主。以致風暴由美國震央發生激烈震動後,震波先傳送到歐洲國家,接著更使新興國家產生天搖地動的震盪。因此股市在三個月內跌了六成多的俄羅斯總理普廷指責美國亂搞,英國首相布朗宣稱問題出在美國,然則皆已無法挽回既成的事實。

此一風暴形勢之嚴峻,超過一九九七年的亞洲金融風暴,有人更比擬為一九二九年的美國大蕭條。各國政府絞盡腦汁,更竭盡一切手段,力圖避免危機擴大,反觀馬政府執政以來,初時對此一風暴的嚴重性似乎渾然未覺,因此仍散佈一些樂觀的經濟預測數據,以及大力吹噓台股上萬點是起點的論調。及至事態日益嚴重,政府才動了起來,但從其找來找去不外一些舊官僚或活在象牙塔裡的學者,便可知馬政府無論宮中府中俱已無能人,於是官員信口開河的救股市「沒有藥方」、股市上兩萬點是「玩笑話」的言論,已成了政府無能的最佳寫照。

其實,最嚴重的問題在於,各國不管是救經濟或救股市,無一寄望於中國,沒有人把中國當救世主,然而馬政府卻反其道而行,救股市靠中資,救經濟靠中國觀光客,從執政以來,凡是涉及經濟領域之困局,無不以幾近自我羞辱,甚至閹割矮化主權的方式,祈求中國的救助。以致經濟與股市不但沒有救起,台灣主權亦跌破「淨值」,遭到嚴重縮水。

危機亦是轉機,馬政府若能拋棄終極統一大夢,真心面對這塊土地,改善投資環境,吸引企業回台,增加對台灣之投資,增加國人就業機會,並藉金融風暴調整經濟體質,強化金融之監理管控,則在風暴的淬煉下,台灣必然能更強大,否則再繼續走中國路,想依賴中國人,向中國搖尾乞憐,那就是死路一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