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毒奶粉vs.軟實力

◎ 賴榮偉

此次中國的「毒奶粉」事件,再度凸顯全球化時代中國的「軟實力」困境。

中國的經濟發展雖已與世界接軌,更博得「世界工廠」稱謂,但「中國製造」商品卻屢屢引發爭議。品質低劣不說,「黑心」卻會致命。除了毒奶,日本前陣子毒水餃,去年於歐美掀起批判聲浪的中國出口有毒玩具、有毒牙膏、有毒寵物食品等等。這些黑心商品,透過全球化網絡廣為散播,對其「軟實力」產生極為負面的評價。也不過幾天前,北京奧運才被台灣部分人士推崇為中國「軟實力」的展現。現在,毒奶粉擴大成為國際重大公衛事件,幾乎已將京奧光芒完全遮掩。

「軟實力」在運作上強調「吸引」;其基礎也非文化而已。除了商品,價值觀、制度的良善與政府對人民的作為,都是軟實力的基礎。中國固然有其文化的獨特吸引力,但是不論在威權國家的封閉性、言論與網路管制、政治權力遭少數人把持、日趨失控的貧富差距,甚至對西藏、新疆與台灣問題的蠻橫,以及間接造成「達佛」的種族屠殺危機等等各方面,不但沒有「吸引力」,甚至引來各國譴責,這又是那一種「軟實力」?

台灣有些政治及媒體人,對中國有著「遠距民族主義」的偏頗想像,例如曾有前外交官以「超級強權」看待中國的未來,亦有不少人從「軟實力」的角度樂見中國的強大。這樣的「權力評估」適宜嗎?

對於一國的國力評估,「過」與「不及」都相當危險,尤其是與台灣這麼接近、關係這麼密切的中國。看貶對方是大忌,但若誇大與過當,則會造成我們自身資源與政策的配置或調整失衡,這對台灣應有的全球佈局來說,顯然是不周全、不合宜、甚至不符合二千三百萬人民福祉的。

中國這個少數殘存的共產主義極權國家,其「軟實力」「吸引」得了西方的民主社會人民嗎?這樣的發展與變數,台灣的執政者、政治家、分析家與人民看到了嗎?又掌握了嗎?

(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博士候選人、大學講師 )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