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政府處理金融危機不宜用學究式的思維

美國正面臨一九二九年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峻的財經形勢,此一風暴更波及全球,無論工業先進國家或新興國家幾無一倖免,上週全球股市再度重挫,紛創波段新低,引發全球政府重視,以美國為首的美歐日等大國央行共同向金融市場挹注數千億美元資金,布希政府更史無前例提出一項高達七千億美元的拯救金融市場計畫,以便向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購買不良資產,一般咸認此舉將有助挽回投資人信心,解決市場的系統性危機,因此上週最後二個交易日全球股市紛紛大漲,展現難得一見的榮景。然則此一全球性的危機已經化解了嗎?而台灣也同樣面對生死攸關的險峻局面,但政府的藥方是否對症下藥,能否挽救台灣經濟於崩潰之際,應該是當前台灣最重要的課題。

馬政府上台後,股市跌跌不休,通膨惡化,導致內需低迷,百業蕭條,民怨沸騰,馬總統的施政滿意度掉到前所未見的低點。對於執政不利的狀況,馬政府總是歸咎於國際大環境不佳,此一說法確為事實,但只是著重外在環境,卻對自己作為毫無反省檢討,乃是無法及時消弭危機,使情勢更加惡化的癥結。其實,美歐日等國所遭遇的金融風暴,絕不亞於台灣,美國尤其處於震央,何以這些國家股市跌幅遠低於台灣,而台灣只是在邊緣位置,卻幾乎滿目瘡痍,兩相對照,台灣顯然是政府的某些作法錯誤,才會導致此種難以收拾的局面。

坦言之,馬政府所以陷入金融流沙,首先是政府官員的政策思維與時代、環境脫節,亦即用舊思維在處理新事務。這些官員以為當年台灣安然度過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因此對付此次美國金融危機,亦綽綽有餘。其次,則是部分掌握決策權的官員不食人間煙火,帶有濃厚的學院氣息,以為可以將學術理論的模式全然搬到實際上來運用。這些人堅持自由市場的主張,認為尊重市場機制,摒除政府干預,自由經濟便有自我治癒的能力,一切的經濟危機只要有市場機制在,終究會化為無形。馬政府一方面以過去經驗為師,一方面死抱教條不放,以為真理在握,難怪一步一步地走向「清談誤國」的悲劇。

其實,此次美歐日等國解決金融風暴的方法,便證明政府須在金融秩序瀕臨崩潰時,擔負起穩定市場運作與重建投資人信心的角色。美國此次面對金融危機之嚴峻,前聯準會主席葛林斯班稱為「百年一見」,投資家羅傑斯更悲觀表示,在他有生之年似乎看不到美國這場金融危機的觸底反彈。布希也坦承,他原先直覺是市場應該自行運作,但聽取專家簡報後,才驚覺問題的嚴重性,因此採取多項挽救經濟措施。美國是資本主義最發達的國家,共和黨尤其主張政府最少干預,讓市場自由運作,但面對此一金融市場大變局,仍採取大力干預的政策,以政府力量來挽救即將崩潰的金融市場。

換言之,自由市場的運作靠著背後那一隻看不見的手,但當那隻看不見的手無法撐起大局,另一隻看得見的手就應該適時伸出援手,尤其是市場出現壟斷及人為炒作的投機行為時,政府便不可避免地要扮演監督與干預的角色。即使最尊重市場機制的美國也不反對。但是,馬政府推出各項財經政策背後的思維,顯然與全球大趨勢背道而馳,尤其,重要國家政府主動承擔的責任與角色,馬政府似乎避之唯恐不及,只願作一個不沾鍋的旁觀者。對於物價、油價採一次漲足,完全反映市場機制的政策,乃種下今日百物飛漲的惡果。民生物資是人民基本生活所需,政府必須扮演平抑、穩定價格的角色,否則政府與國營企業的存在有何意義?而金融市場若發生系統性風險,政府就應斷然介入,維持市場的有效運作,提振民眾的信心,此時猶拘泥於不干預的理論,置民眾痛苦於不顧,這樣的政府跟「無政府」有何兩樣?馬政府若不改變政策,轉換決策的腦袋,台灣經濟的生機,恐怕將會淪喪在這些蛋頭學者的手中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