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論G8援非洲

■陳麗瑛

七月二日在全球四大洲九個國家十個城市展開的跨國慈善Live 8「讓貧窮成為歷史」義演活動,乃八大工業國加上南非對七月六日~八日在蘇格蘭愛丁堡舉辦的G8高峰會的序曲。

筆者早於四月初即收到大英國協人類生態委員會(Commonwealth Human Ecology Council)的邀請赴愛丁堡參加這一具歷史意義的遊行,雖因故未能成行,但這一週來透過觀賞CNN的新聞報導及非洲專輯節目(如Africa in Risk),對於根結非洲的貧窮有較深入的了解。

Live 8的跨國活動,上一次在一九八五年。推動者對富國援助非洲視為一種慈善(Compassion);廿年來資金不斷投入非洲,卻未見人民生活品質的改善,而非洲各國政府大多債臺高築,每次在聯合國會議中只會要求「解除外債」。此次G8亦準備給予慷慨對非洲解除負債。而且在東道主英國優先通過未來十年援助非洲的預算將增加一倍;美國布希總統上週亦宣布至二○一○年止,美國援非金額從廿五億增至五十億美元。累計各國承諾至二○一○年援非金額由二八○億增為五○○億美元。此外,世銀、非洲開發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亦同意每年減免二十億美元。但是各國或機構卻也開出不同條件,如美國要求受援國必須將國營企業民營化,且需購買美國的服務或產品;IMF和WB則要求受援國必須符合「自由市場」的嚴格要求。德國及義大利則強調應先建立完善的援助制度或明確的界定援助範圍。

G8與會國提出免除十八個全球最貧窮國家(其中十四國在非洲),非洲國家之所以一直陷於貧窮,乃因多數國家的政府治理能力大有問題,由上到下貪污情況嚴重,因此不論國際投入多少援助,很少到達貧戶手中。筆者認同這次G8啟動大量援助及外債解除,千萬不能再無條件提供,而應由各受援國(或以整個非洲分數區域)公正的民間組織負責資源分配及當地人才訓練,舉凡造屋、農耕、建校、教育等工作及家戶基本生活配給,應確定貧戶能真正受益。

IMF、WB和非洲開發銀行要求受援國必須符合「自由市場」的要求最不合理。這些赤貧國家連如何發展產業都沒概念,又從何建立「自由市場」的運行規則或政策?美國要求需購買美國服務及產品也是不合理。需知當地所得水準低,如何有能力購買薪資水準高的國家所提供的服務或產品呢?

筆者觀看CNN報導非洲的節目,注意到非洲赤貧農村的土地看起來都還肥沃,有可能種植作物,至少達到自給自足糧食。因此類似臺灣對非洲援助農耕隊,培養其人民「小農」經濟,能求溫飽應為第一步。而眾多失業成年人則應以勞力密集製造業的就業機會為主;有利當地產業發展之中小企業貸款、外人直接投資之引進與獎勵政策,應是制度訂定的重點。

對非洲有利的產業或企業,目前多數已在中國、印度或東南亞各國落腳生根。因此,如何協商跨國企業以人道救援為考量,以租稅補貼或獎勵先進國農及輕工企業(提供食、衣、住、行所需)到非洲投資,則是WB、IMF及G8應協助之處。在各貧窮國尚未形成自己的農工貿易體系之前,何來「自由市場」?在真正貧困的鄉鎮,亞當斯密「國富論」中最原始的「以物易物」經濟或建立「工、農產品自由交換市場」恐怕才貼切非洲國家的需求!

(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