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問題不在彗星撞地球

■鄧鴻源

美國撞彗星計畫一擊成功,值得慶賀,然而,外來星撞固然可畏,然機率甚低,相反地,地球自身的危機更值得令人警惕,如溫室效應、酸雨、臭氧層破洞,以及艾爾尼諾(El-Nino)等所造成的全球氣候改變等,究其原因,人類對石化資源的濫用,正是其罪魁禍首。

據能源專家估計,如果依照目前工業化發展的速度,地球石油資源頂多只能維持一百多年,煤礦頂多只能維持兩百多年。百年之後,我們的子孫要怎麼辦?

不僅能源的消耗不斷成長,全球各地保育資源也迅速減少,如亞馬遜、非洲與東南亞的雨林及其沿海珊瑚礁等,每年都以幾何級數消失,無形中減少地球對二氧化碳的吸收,等於是對地球氣候與生態的雙重打擊,最後吃虧的必然是人類自己。

此外,政治與軍事的對抗花費,嚴重排擠掉原本可以大幅度增進人類福利的預算,而且在東北亞、台灣海峽、中亞與中東的一些所謂危險地區,隨時都可能因為雙方一時的衝突或誤判而引發難以預料的後果。

從發生的機率上比較,這些危機遠大於彗星或小行星撞擊地球,或許,我們該有一番新的省悟?

(作者為台大物理博士、真理大學副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