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九劉政府槓張忠謀

◎ 祝祥嶙

九劉執政一百天,台幣貶值,股價大幅下滑,資金動能趨緩,物價漲幅擴大,失業人口增加,出口成長趨緩…,經濟指標無一可取。

台灣從「馬上好」到急速沉淪,內有政府政策方向及執行力的問題,外有國際經濟情勢的影響。有人認為,台灣的基本面不錯,只要全球景氣好轉,就可以承受馬的無能,台灣還有翻身的機會。

這樣樂觀的論調很難駁斥,但至少有一項不能如此看待,那就是台灣日趨M型化的問題。馬如果無所作為,這個問題不會消失;下錯了藥,情況將更為惡化。

關心所得分配M型化的張忠謀先生,選前就疾呼,選後更呼籲新政府「加富人稅,減貧人稅」,並提出年所得三百萬上下為加減稅的參考值。但財政部長李述德馬上表示不認同,國民黨立委也認為張的看法有違馬蕭的治國理念。行政院長更明白指出「稅制要有(國際)競爭力,再講公平性」,間接否定了這位有社會責任與道德勇氣企業家的想法。

降稅(營利事業所得稅與遺產稅),是馬蕭成就稅制有競爭力的具體作法,認為此舉可增加企業家的投資意願,吸引海外資金匯回台灣。加上兩岸三通,陸客帶動觀光收入,千億商機可推升國民所得,創造四萬個工作機會。這兩大政見意圖讓富、貧兩端皆可照應與照顧。

事實上,陸客救台灣已經證實「杯水車薪」。減稅在美國雷根政府年代也未能發揮預期效果,經濟仍然衰退;當時政府因擴大支出,龐大的財政赤字前所未見,而繼任的布希總統,也因經濟衰退連任失敗,只有少數企業家是唯一獲利者,分配不均的現象因此急速惡化。向來傾向企業主的兩大商業報紙,近日分別以「減稅救經濟的迷思」、「減稅救經濟是不實廣告?」為社論,指出其盲點及可能產生的衝擊。專業的良知打了馬先生兩巴掌。

馬說,跟著他走不會錯。你相信嗎?也許M兩端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吧!(作者為上市公司主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