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兩岸經貿政策必須先做好有效管理

陳水扁總統於六月二十七日晚上前往非凡電視台,參加「晚安台灣,與陳總統對談」節目,暢談當前國家經濟,在兩岸經貿政策方面,他明確指出,台灣在核心產業如高科技等,已愈來愈向中國傾斜,有效管理面向應該加強,對將來是否會進一步開放赴中國投資問題,他說:「先做好有效管理,才有可能調整與鬆綁兩岸的經貿政策。」

陳總統公開強調「有效管理」乃是「積極開放」的前提。也是第一次向國人表明台灣的核心產業已愈來愈向中國傾斜的憂心,值得國人注意與警惕。

我國經濟對中國之高度傾斜已是不爭的事實,而且已達到令人驚歎的程度。我國對中國之出口依存度由一九九九年之二十三點七%衝高到去年的三十七%。去年對中國之投資僅我國投審會核准部分,即已接近七十億美元,超過八成的製造業海外投資集中在中國,很多廠商在台灣已根本不做生產,基地完全移去中國,使我國資訊硬體的產值由二○○○年的二三○億美元降為一○七億美元(不包括台商在中國及在海外生產部分)。去年中國資訊硬體產值號稱六○五億美元,但其中七十九%是由在中國之台商所製造,以仁寶電腦為例,它的主要產品如筆記型電腦、手機已全部外移中國,它的營收多少只與股票漲跌有關,與台灣國內經濟活動幾無關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這也是中國對台灣之態度愈來愈強硬,國際上對我主權之打壓愈不擇手段的原因。

我國高科技之全面西進,與二○○一年經發會後的「積極開放」有關。由於經發會所定調的兩岸投資政策:「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將「積極開放」置於「有效管理」之前,給予統派及西進論者可乘之機,結果執行上只見「積極開放」雷厲風行,「有效管理」則不見蹤影。會後不到八個月時間,經濟部就一口氣開放了包括高階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第三代無線手機在內的七○七八項產品赴中國投資。洪水般的台資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度在華中、華南各地完成了龐大的科技產業聚落群,演變成留在台灣的廠商不得不跟進的產業土石流現象。

逝者已矣,現在我們欣見陳總統能夠洞察事體之嚴重性,拋出警示燈,告誡財經官員並喚醒台商,台灣才是台商可靠的母親,兩岸會商更不能去政府化,先做好「有效管理」才有可能調整兩岸經貿政策,即「有效管理」是「積極開放」的先決條件。亡羊補牢,時猶未晚,我們相信在台灣經濟之動能尚未被中國磁引吸乾之前,經濟官員若能懸崖勒馬,改弦易轍,跳出中國「以經促統」的政策圈套,台灣必能在一、二年調整期後迅速回復過去奔躍騰達之驚人活力,重塑過去輝煌之經濟奇蹟。

現在我們擔憂的是阿扁總統之政策性指示,會不會又在官員的陽奉陰違或敷衍下一事無成,其間由台商請來遠方和尚稱誦西進經,再配合統派媒體醜化「有效管理」等有利整體經濟的政策,重彈「改善兩岸關係,緩和台海緊張情勢」的調調,將兩岸關係拉回過去只見開放不見任何有效管理之「漸進式統一路線」。

中國畢竟不是一般的國家。最近美國政府計畫遏止可被用來增進中國軍事力量的產品輸往中國,對此,美國商業部主管工業和安全事務的次長李奇登說:「我們將根據否決的一般原則,對任何可能增進中國軍事能力的產品輸出申請案加以檢討。」不僅如此,美國政府亦正在研擬凍結與伊朗、北韓及敘利亞涉及武器計畫交易的美國個人或公司的資產,因為伊朗、北韓等是美國的潛在敵對國家。去年十二月,以色列同意要替中國「哈比」式無人攻擊機升級換代的消息公開以後,五角大廈就開始關切,前一星期,以色列終於公開向美道歉。

相對之下,國人應該汗顏,我們的廠商年年以百餘億美元之設備及技術替中國建立足以對抗美、日的經濟霸權,我們的企業家也正在幫助中國生產對抗美國飛彈所需的晶片,而我們的政府還在「積極」、「正面」考慮開放更高階技術的晶圓廠、封測廠登陸。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我們的政、經、軍官員應多效法美國對國家安全之關心。起碼我們認為投審會的「投資中國審查原則」(即「在大陸地區從事投資或技術合作項目審查原則」)應作徹底的翻修,納入「投資台灣優先」之審查原則,貫徹陳總統「有效管理」之政策指示。科技保護法之立法亦應在最短期間內予以完成,並在未達「有效」立法之前,暫時擱置兩岸農業之交流及合作,以杜絕中國對我方農民之統戰。高科技產業之進一步開放登陸,亦應在「投資中國審查原則」未有效翻修之前,停止一切評估作業,以示決心。

六月二十九日國安會舉行了第三次「國家安全報告高層會議」。我們樂見我國第一次「國安報告」能在七月中完成,但正如本報六月二十四日社論所提,面對中國的「以商逼政」,我們期望今夏出爐的經安報告能摒棄過去的陳詞濫調,以「維持經濟主權免落敵人之手」作為經濟安全的中心思維,這樣才能實現陳總統新兩岸經貿關係的政策目標,以及無所不受中國打壓的台灣,也才能維護並得以成為正常國家。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