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中國霸權的擴張世人均應存有戒心

「中國熱」是一場全球性的傳染病,全世界雖莫不在不同程度上籠罩在其「疫情」的影響範圍之內,但台灣的「疫情」尤其嚴重。中國經過廿多年的經濟開放,採取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法則,大量引進外資、企業創造生產力與就業機會之後,中國經濟力量的茁壯,已經成為一個舉世難以漠視的存在事實。但是中國的崛起到底是一種致命的威脅抑或致富的機會,是和平或毀滅,多數世人仍然感到無比困惑,而部分國人在統派媒體無時無刻的宣傳、洗腦之下,更是陷在迷障之中,無法看清真正的事實,自然也不能體認身處險境的可怕。

中國自鄧小平推動改革開放之後,採行一種特殊的政經體制,亦即在經濟領域中不避諱採行資本主義的運作方式,舉凡租稅優惠、土地徵收、廉價水電、勞力的提供,以及行政力量的扶持,極盡政府權力之所能,以吸引外資、企業的投入,成為推動經濟成長的動力。亦即中國雖然不肯對社會主義鬆口,但所實行的經濟路線,卻已使社會主義名存實亡。復以政治領域仍有如銅牆鐵壁,絕不容許任何民主、人權思想的侵入,權力完全集中於少數領導階層,既無分權、授權,也無監督制衡的機制。這樣的政經體制,大概就是所謂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俗稱的「鳥籠經濟」吧。二次大戰之後,日本與統一前的西德是締造經濟奇蹟的二個重要典範,這兩個戰敗國家在不到二、三十年間,便由戰後的廢墟快速發展為僅次美國的第二、第三大經濟體,令人讚嘆不已。尤其日本在上世紀八○年代發展到高峰時,曾大量併購海外產業、土地,日本經濟的影響力無遠弗屆,相對於當時美國國力的衰滯狀態,還令美國學界不得不喊出「日本第一」,要老化的美國企業向日本學習。西德的經濟發展,也是另一則值得大書特書的成功故事。除了大的經濟體近代有成功的經驗,較小的經濟體像亞洲四小龍,三、四十年來也搭上了快速前進的經濟列車,綻放出小而美的奇葩,更是令世人驚艷。換言之,中國在這一段時間的經濟成長固然可觀,但絕非舉世僅見,前已有「古人」,後亦必有來者,惟其之與西德、日本,以及亞洲四小龍不同,而特別引人矚目者,在於中國擁有廣大幅員、十三億人口,這一優勢確實是其它國家所難以企及。

中國的土地與人口眾多,市場自然廣大,的確容易引起外界的遐想,一些台商與西方企業便是落入此迷魂陣之中,而紛紛將資金、技術、人才移往中國,就是為了一個虛幻的夢想,卻將中國市場缺乏法治與誠信的高風險,完全置之腦後。中國近年來所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已居世界之冠,中國熱蔚然成風。台商與外商投資中國,多數套牢而有苦難言,但中國的經濟受到台資外資的強力挹注,卻已先虛胖起來,儼然一副壯漢模樣,其實外強中乾,諸如失業人口眾多、金融呆帳過高、城鄉、區域與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社會治安急劇惡化、盲流亂竄等,內部矛盾一觸即發,專制體制瀕臨崩潰邊緣。對於中國熱的風險,除了台灣少數統派政客、媒體仍一味欺瞞民眾,國際間的一些專業媒體與學者都已提出警告。這些對中國市場的省思,隨著人民幣匯率、貿易摩擦、中國價格的破壞性、國際原物料、能源價格暴漲、中國企業對外大規模購併等問題日益惡化,逐漸喚醒世人正視中國崛起的威脅。中國以貿易為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因此應該遵循自由市場法則,才能與貿易夥伴創造雙贏局面,然而,中國卻以政治力而非市場供需來干預經濟事務。以人民幣匯率為例,中國遲遲不願放手讓人民幣升值,不但佔盡貿易對手的便宜,尤甚者,此一議題已經無限上綱到民族主義層次,因此美國對人民幣表達應該重估的關切,便成了一種外力的干預,中國豈可屈從「美帝」的壓力?而無視於美國因為人民幣匯率低估,貿易赤字不斷擴大,財政難以支撐的危機。人民幣再不升值,自由市場機制勢必遭到嚴重的破壞與扭曲。

中國為了降低世人對中國崛起的戒心,刻意提出和平崛起的理論,戴上這一副「和平」的假面具。然而,中國崛起,有如火箭升空,一旦失速墜落,不僅將牽動經濟的大震盪,對國際的和平與秩序也將造成一場大劫難。因為中國之崛起,與日、德、四小龍不同,它的大多數人民並未臻於小康之境,卻吸取經濟的養分,而生出了一頭軍事霸權的巨獸。毛澤東曾說,中國不稱霸,但是那時中國一窮二白,人民生計都成問題,縱使有心,也是無力稱霸。但是,近年來的經濟成長卻帶給中國領導人建立一個軍事強權的能量與信心。於是中國的國防預算每年以二位數增長,部署長程洲際飛彈、海軍頻頻侵入鄰國海域,對外大肆採購武器,在爭議海面開採石油,頗有不惜一戰的準備與決心。我國即將公布的第一部國家安全報告,已明確將「中國的崛起」列為台灣外在安全環境的最大變數,而中國之所以強行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其實是海洋擴張戰略的一環,意圖併吞台灣做為其長遠海洋擴張戰略的「前進基地」,而中國之手也藉著推動「睦鄰政策」、「東協加三」、「中國 - 東協自由貿易區」,伸進了東南亞。

總之,中國的崛起,代表的並不是全球化經濟的良性互動,而是潛在的區域軍事衝突危機,它更不是機會而是災難,台灣首當其衝,尤其不應該對中國市場存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只有在經濟發展與國家認同上徹底「去中國化」,近期來說,才能成為正常國家,遠的來說,方可建立一個安身立命的海上仙境,讓子子孫孫綿延不絕。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