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人很多 人文很少

◎ 林濁水

中國說這次他們辦的是「人文奧運」,要證明中國不只是崛起,而且是人文的崛起。指標性的作法是既禮聘瑞士名家和澳洲團隊,分別設計了鳥巢和水立方,又請張藝謀做盛大開幕式的總導演。

來自外國的建築師,果然不負使命地蓋了兩座充滿實驗精神又充滿人文氣息,足以留名歷史的經典之作。然而,中國導演的開幕式,極盡奢華壯觀酷炫,但除了中國國家領導人及充滿民粹民族主義的大中國主義者心曠神怡外,在文化藝術界的評價十分低落,連中國自己的網站都貼滿了「空洞」、「僵硬」、「只拚人多」等負面批評。一言以蔽之,就是缺少人文內涵。

對張藝謀這樣的批評,其實並不新鮮。其原因是,張藝謀的藝術有兩面性:

他既有早期從人文立場、從個人處境出發,對中國傳統禮教和專制體制作痛心的批判,以彰顯人文價值的作品,如〈秋菊打官司〉、〈活著〉、〈大紅燈籠高高掛〉等;也有從集體主義出發,歌頌奢豪,歌頌大一統權力,而人文精神空洞化的後期作品。前者備受中國統治者打壓,而後者則大受統治者賞賜。但卻被文化界批評為已成法西斯政權的「寵物」。

這次奧運開幕式奢華無比,每一場景出場人物動輒以千計。然而聲光愈絢爛,演出的個人愈渺小,個人的舉止愈刻板僵硬;人,成為法西斯集體意志的機械性道具!最諷刺的是,畫面大量運用「草書」為元素,但草書本是書法藝術中最強調個人性情自由發抒的一種藝術,但在張藝謀導演之下,卻成了集體意志的展現。

中國人直到現在仍不時強調東西文明的差別是「東方精神文明,西方物質文明」,但如從鳥巢、水立方/開幕式這兩組作品對比起來,我們卻赫然發現,自由使西方作品人文精神滿溢,而中國的張藝謀,他的作品既因紀律掛帥而人文精神貧乏,更諷刺的是又一如他的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充滿了對奢華物質世界的歌頌。

張藝謀在被收編成「寵物」後的表現,充分說明了舉國一致、舉黨一致、不容許個人自由空間的民粹民族主義,對人文精神和創造力毀滅性的傷害!

(作者為民進黨籍前立委)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