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從「侏儒族」看和解

■紀駿傑

前一陣子,一群來自屏東牡丹鄉的排灣族人偕同一些學者專家前往琉球,為一百多年前發生的牡丹社的船難殺戮,以及其後引來日本政府的出兵報復事件,進行「歷史與和解」之旅。我看到這則新聞,想像著當年雙方死難者後代遺族相見時的心情,不禁深深受了這種跨越歷史時空的族群和解行動所感動。同時,也想起了多年前所讀過的一篇讓我淚流不已的小說。

這篇由布農族作家田雅各所寫的「侏儒族」,故事由一位布農族小孩盧斯基進行第一人稱的敘述,他帶著外祖父前往觀賞美國洛杉磯來台表演的馬戲團,在舞台上出現幾隻猩猩表演騎腳踏車時,外祖父突然激動地指著台上與猩猩一起表演的一個侏儒大聲叫「矮人」,並上前要和他說話。表演因為這場騷動而終止,工作人員迅速且粗暴地邊斥責祖孫二人,將他們趕出了表演場。

盧斯基在回家的路上埋怨外公,外公則再次宣稱,剛剛那個人是真正的山地人,「想不到他們還活著」,並且對盧斯基訴說一段歷史故事…。

布農族人原本在水草豐滿的平原地帶過著和樂的生活,但隨著人口增加、糧食愈來愈不足,族人於是往森林裡找尋食物來源。由於小矮人長期在森林裡生活,累積了相當豐富的狩獵採集、燒煮,乃至於利用溫泉的知識,他們大方地將這些知識傳授給布農人,雙方也維持互不侵犯的友好關係。

然而,布農族人並未因此滿足,不斷地侵入小矮人的領域巧取豪奪。小矮人不滿,布農族人集會討論並決議全面攻擊小矮人。第一次挫敗之後,幾天後再次進行更有組織化的拂曉攻擊。然而,小矮人已經全數離開了,從一棵被砍倒的大樹殘留樹根之處,布農人研判,小矮人必定是對傲慢而不可信任的布農人發怒而決定乘木舟渡海他去了。

在田雅各的小說近結尾處,外祖父深深地道出了他企盼「和解」的心情:「原來他們還活著,剛才我只想跟他說幾句話,並且請求原諒祖先的過錯,現在我們布農已生活得很舒適,如果他們願意回來,我們布農一定歡迎接納他們。」

田雅各寓言式的小說,二十年之後出現在現實世界之中。

西元一八七一年琉球宮古島民六十九人因船難而漂流至牡丹地區,五十四人遭排灣族人殺害,三年後引發日本登陸南台灣對牡丹社原住民進行報復性軍事攻擊,導致族人與日軍都死傷慘重。即使在當時,牡丹社原住民是出於保衛家園而對「入侵者」加以殺害(過去國際上許多地方均有如此習慣,即殺死船難者並將船上物品視為一筆意外的收穫),但是前往琉球的訪問團發言人華阿財說,「我們的祖先殺了琉球人是千真萬確的事情,雖然這裡頭有生活文化、風俗習尚的差異,但殺人就是不對!」而另一位訪問團成員白勇務則在面對著牡丹社事件中受害的琉球五十四人墓碑,以排灣族語問候說,「為了祖先的錯誤,我們不遠千里來到此地參拜,除了表達我們原住民的誠意,也希望大家可以忘掉過去,一起向前看!」

這次的歷史與和解之旅,無疑是高尚與成功的,也唯有透過類似這樣真誠面對的和解行動,歷史恩怨的雙方才有可能發展出新的關係。

然而諷刺的是,就在訪問團成行前後,台日關係陸續發生了高砂義勇軍遺族前往日本靖國神社引發衝突,以及護漁與台日主權爭議。或許後者並非「和解」兩字可以輕易處理,但是一樣都是歷史深刻的痕跡,縱使當事人後代以及相關人士有著各種不同的記憶與情緒,如何學習牡丹排灣族人與琉球宮古島民捐棄各自成見、攜手展望未來,應當是做為鄰居的台、日雙方需要努力進行的和解之路。 (作者為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教授、澄社社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