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敗家有餘 治國無能 人民遭殃

馬政府上台後不斷炮製所謂兩岸利多,幾至一日一政策的地步,令人眼花撩亂,最近預定鬆綁的部分則是中資企業來台上市與中資來台投資。前者,依規劃海外企業來台第二上市,將不再對其中資持股比率設限,即使是百分之百中資持股企業,只要該公司未在中國註冊登記,就可以第二上市的身分,來台進行籌資,而且籌資後的資金流向,即使百分百匯往中國,亦不設限;在外國企業來台第一上市的部分,現行規定中資持股不得逾二十%亦將大幅放寬。至於中資來台投資,除房地產暫時設限,將可投資台灣股市,以及參與馬政府愛台十二項建設。

由此看來,馬政府上台才二個月,但對中國卻已門戶洞開,幾近不設防,若未懸崖勒馬,台灣的經濟根基勢必崩塌,主權也將隨之淪喪,可能亡於馬英九先生之手。對中國的開放、西進,關乎國家命脈的存續,李前總統時期以「戒急用忍」,陳前總統則採「積極管理」,在中國強力磁吸之下,勉力維繫台灣經濟的局面,卻被馬先生在短短二個月中破壞無遺。

馬英九先生不知是有意抑或無心,一再把台灣推向中國,卻猶沾沾自喜,前天視察陸委會時,自吹自擂過去二個多月來,開放鬆綁成果相當豐碩。他更宣稱鬆綁西進,只是補足與國際接軌中欠缺的一塊。換言之,馬政府係打著「國際接軌」的旗幟,藉鬆綁之名行把台灣綁在中國之實。

雖然上任不及百日,但馬政府的政策思維已經相當清楚,即視中國為解救其執政困局的萬靈丹,因此股市護盤不力,便想到引中資進台股,內需不振,便開放中國觀光客來台,現在台灣企業面臨嚴苛挑戰,新政府不思改善投資環境,讓本土企業落地生根、成長,反而鬆綁企業赴中國投資上限,並且即將開放十二吋晶圓廠登陸,加上開放中資來台上市與參與建設,政策不斷大放送,卻如飲鴆止渴,請鬼拿藥單,不但治不了馬政府的施政無能症,反而讓台灣的主權與民眾福祉成了祭品。

馬政府開放政策的無效,甚至發生反效果,開放中國觀光客來台便是一個最好的教訓。馬先生選舉時吹噓開放中國觀光客一天三千人次,可帶來六百億元商機,增加四萬多個就業人口,失業率也降低一%。但開放中國觀光客來台常態化已是第二週,整週來台人數卻不及二千人次,根本達不到一天三千人次的承諾,對台灣的消費市場毫無提振作用,所謂六百億元商機的牛皮終於被戳破。更嚴重的是,台商由於直航包機而來去便捷,增加前往中國的次數,結果反倒是台灣促進了中國的商機。而股市那些開放中國觀光客概念股更是慘跌,套牢了一大批相信馬英九競選支票的可憐散戶。

此外,兩岸的形勢之所以失衡,在於台灣資金、技術與人才單向流向中國,若允許中資企業來台上市,將更加助長此一惡劣情勢。其一,不僅我國難以對中資企業進行監理查核,投資人欠缺完整、透明資訊,一旦投資中資企業,可能招致血本無歸的風險。其二,中資企業得以在台籌集資金,並匯往中國,不啻成了另一個台灣資金流向中國的黑洞。而開放中資參與台灣公共建設的政策,更是荒謬離譜。台灣廠商參與公共建設,並不缺乏技術、經驗與資金,何須中資參與?何況政府推動公共建設的龐大商機,理應優先照顧國內企業,並且儘量少用外勞,增加國內就業機會,如此方可發揮更大的經濟效益,促進台灣經濟發展。馬英九一方面推動愛台十二項建設,一方面卻將此一商機奉送中國商人,如此政策規劃只有荒唐兩字可以形容。

坦白說,馬先生的無能,在台北市長任內即可看出,如今位居國家元首,卻對物價飛漲、股市重挫束手無策,亦在民眾意料之中。然則無能未必誤國,但中國政策的錯誤,卻可能將台灣帶上毀滅的不歸路。尤甚者,眼前所見,馬先生在對中國開放、鬆綁方面,一再犯下致命錯誤,使台灣數百年根基可能毀於一旦,選出這樣的政府真是台灣人民的不幸。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