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讓專業說說話

■陳重信

週六清晨,美國農業部證實第一宗本土型狂牛症,行政院立刻在第一時間內禁止美國牛肉進口,但對仍在架上的牛肉表示安全無慮。

該被證實有「問題」的牛是一隻本來就有「問題」的「DOWNER」八歲老牛, 因此從未被考慮要上屠宰場當肉牛, 而是被篩選為「High Risk Group」的檢驗牛。 自從二○○三年底, 美國共檢驗超過三十八萬隻牛。而台灣進口的肉牛都是三十個月之內的幼牛,是被國際認定無危險,不會被感染的肉牛。

美國農業部自一九九八年即委託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的風險分析中心以或然率模式,檢測結果,人體被美國牛肉感染的機會是「微乎其微」。美國人民相信他們的政府所做的科學實驗,因此,美國人並不因為在二○○三年發生狂牛症便不敢再吃牛肉。

事實上,行政院的決策可說是基於政治考量的危機管理方式,這便是表示負責任的態度。我看不出還有比這更「非專業性」的政治判斷,否則,以「專業性」去檢測民眾吃到「病死豬肉」的機率,恐怕比吃到美國「病牛肉」的機率恐怕要高出幾萬、甚至幾十萬倍,為什麼當初沒有人要全台灣上市的豬肉下架銷毀?(作者民進黨立法委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