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28年大減薪

◎ 王順民

報載國人實質薪資減幅,創二十八年來最大幅度,原因包括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年增率持續攀高,使得實質的經常性薪資衰減嚴重。

誠然,從物價指數、薪資所得彼此調幅消長的對應關係,指陳出來的是可支配所得不僅越來越少,甚至於有限的所得也要面臨到錢越變越薄的窘境,如此一來,中上階級者只能藉由過去的財富所得來應付通膨壓力,而基層的普羅大眾則是需要再更為節衣縮食。諸此種種,除了凸顯出民眾對於未來的恐慌和不確定性外,現行社會結構裡多峰M型的分佈狀態,亦點明了物價指數的飆升以及薪資所得的銳減,所牽動的將會是一種「從相對剝奪朝絕對貧窮的發展危機」。

或許,以省吃儉用來應付萬物齊漲的唯一不變,這固然是升斗小民僅存可以自我操控的部份,但是,從工作能力、工作機會、工作收入到經濟安全,彼此之間的落差因素,卻早已跳脫勞動者的個人因素,而是直指著包括產業結構、經濟循環、區域貿易、全球景氣等等的結構性限制,就此而言,物價指數的攀高以及薪資所得的頓減,只是再一次地強化寅吃卯糧之經濟不安全的恐慌。

就此而言,相關的政策思維以及各項的配套對策,也要從社福範疇的津貼手段進一步地涵蓋經濟、教育、勞動、就業、醫療、住宅等等的整體規劃。對於民眾本身的「自助」力量,也要有如何得以有效提升、並且不斷強化的積極作為和創新思考!

(作者為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