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從「沒有小孩落後」 到「沒有大學落後」

■張瑞雄

台大、清大、交大、成大四所大學,為了「五年五百億」搶得校園熱鬧滾滾,在這同時大學的評鑑結果也陸續出爐,目前各校都已收到評鑑的意見,某雜誌也分析說一些國立大學的優勢不在,除了台清交成等研究型大學外,其他國立大學都陷入了窘境和困境,國家高教經費的緊縮,導致對國立大學的補助逐年減少,大學無力提供更好的圖書、設備和教授來吸引學生。各個非研究型的國立大學莫不慘澹經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不知未來的前景何在。

照理說評鑑就是要找出目前大學的問題,然後教育部透過經費的補助或法規的鬆綁來幫助大學脫離困境,但我們怕此次的評鑑結果會變成大學排行榜,變成教育部補助大學經費多寡的依據。評鑑結果差的固然會人(老師離職,學生不來)財(經費補助)兩失,評鑑好的也不能太樂觀,教育部會認為反正給那麼少錢都能辦那麼好,不要再每次要錢喊窮。所以有人說這次評鑑好像窮人家吃不飽的小孩還要評鑑誰比較胖,不胖的還要被懲罰。

但是評鑑小孩長得好不好之前是否要先問父母有沒有好好照顧呢?父母明明沒有能力,為什麼還要生那麼多小孩?青少年問題的根源通常指向家庭,所謂養而不教是一種罪過,國家生出那麼多國立大學,又說你們長得太差,又沒錢給你養胖,你要怎麼辦?

其實那個小孩不想爭氣,那個小孩不想出人頭地,小孩也很能體諒家庭經濟的拮据,也很想自己想辦法創造自己的特色,闖出自己的一片天空,但前提是父母要能放手,不能事事都要管,事事都有意見。而且每個小孩天分不同,也不能拿同一套標準去要求和評鑑每個小孩。

教育的一個很重要目標就是沒有小孩落後(No child left behind),我們希望高等教育也能沒有大學落後(No university left behind),每個大學固然要找出自己的特色、定位和出路,教育部也需要以更多元的眼光來看各大學,更彈性的原則來處理大學的事情。如果國家仍然只視大學研究的成果來分配經費,仍然只看到世界百大,那麼國內的大學仍然只會萬綠叢中一點紅,只有幾所好的大學而其他都是鴉鴉烏的大學,這對國內的高等教育的長遠發展恐怕也不是好事。

(作者為東華大學教務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