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象牙塔內 陰暗處處

■鴻旭

近日透過報紙的相關報導,國人開始對於學術界論文抄襲的事情予以重視,不過令人質疑的是,這事件到最後還是不了了之。

台灣學術界坦白說並不大,此情形之下的門派、學閥壁壘分明,形成一座座象牙塔。撇開論文抄襲不說,研究生的權益問題似乎都被大家忽略;博、碩士班學生在研究所階段往往為能順利畢業,幾乎對於指導教授的要求照單接收,多少國科會計畫全部出於研究生之手,教授僅是名義上的主持人,實質上的功效卻不大。學術界似乎視此為常態,這是入門學藝必須付出的代價,而金錢報酬是有的,只不過是國家給的,這種結構下,門派、學閥當然形成。

同時,學生擷取資訊的能力遠勝過指導教授,為了應付交差,從網路或其他地方下載抄錄,可能連教授都不自知,這樣又如何提升學術界的研究風氣呢?(作者為博士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