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重北輕南後遺症

■朱柔若

連日來的超大豪雨,整得南台灣好慘:高屏大橋處境驚險、面臨封橋;暴雨狂瀉、水淹台南市、造成五死一傷的慘況;屏東縣爆發土石流、有兩人遭到活埋;台南縣七股鄉二十三個村,有十五個村泡在水裡;暴雨北移,嘉義八掌溪暴漲,土石流變一一六條,阿里山公路土石坍方、交通中斷;嘉義市區積水及腰,所有地下道封閉、屋沒車滅。

平心觀察國際發展的趨勢,永續發展的真正落實,最有可能從地方政府看到成果,也就是「全球思考、地方行動」的觀念,亦即藉由地方性之行動策略,達到永續發展的目標。誠如二十一世紀議程一再強調的,永續發展必須要配合各個地方的政經人文與自然環境,方能設計出邁向實質永續發展的策略。據此,儘管永續發展的精神是世界性的,來自先進的西方霸權,但是要回答「如何」邁向永續發展策略問題,勢必要立足在當地的環境中才能找到答案。是故,在一九九六年加入全球永續發展行列的台灣,絕不可忽視地方政府層級的推動。

永續發展的強大推動者是龐大的國家機器,然而,無可諱言的,永續發展最大的絆腳石仍是這部國家機器;更糟糕的是,還有一些各自為政、本位主義濃烈的地方政府。因此,若想永續發展成為日常生活中的現實,而非停留在虛幻的政治口號,永續發展須紮根於地方,讓地方截長補短的協力產出,方能創造出國家的競爭力。有了強大的國家競爭力,方有機會談接軌國際,而不致淪落為國際接軌下的祭品。

不過,長期來或是政府有意的營造、或是無心的疏忽,「重北輕南」的偏差似已成為台灣發展的常軌。關於永續發展的國家政策與研究檢討,也普遍呈現這項台灣式流行病的徵狀。

因此,鎖定南台灣,應該是今後永續發展研究的重要承諾,藉以擺脫向來停留在認知層次上「重北輕南」的抱怨,進而以實際行動來證實對南台灣的關心。對於這項承諾,一則,寄望藉由研究發現而促進南部地區的研究發展,並期充作後續學者與其它地區研究比較分析的基礎。

其次,未來地方政府如果想要擁有競爭力,一方面亟需瞭解本身資源與人力的強勢與弱點,以便開發具有地方優勢的特色,是即發揮所長;另一方面,亦當尋求區域之間的互補,以便截長補短,閃避地方弱點所帶來的發展障礙,是即棄其所短。

畢竟,南台灣想要在國家長期「重北輕南」政策扭曲下走出永續發展之路,也只有仰賴強化地方基礎建設、環境保育、並且開發地方人文與社經結構的特色,在發展上作區隔方有可能。最後,謹將這個期許拋出來,邀請所有已經在默默耕耘的南台灣政治菁英與無名英雄,一起攜手並肩同為這個目標而努力! (作者為中正大學勞工系教授兼系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