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馬主席 好用得很

■ 呂一銘

果不其然,國民黨的基層已有「總統兼黨魁」的呼聲。雖經總統府強調馬英九不會兼任,並否認屬意朱立倫接掌云云,但別忘了,當年馬亦曾否認一百多次參選台北市長,結果還不是選了!

或許是時機未到,但黨內早已瀰漫一股「陳橋兵變」的氛圍。其實在馬政府上台之初,即有此傳聞,但馬仍是「琵琶半遮面」,說「以黨領政」社會觀感不好,怕人說「黨國復辟」,而「黨政同步」則又有效顰阿扁之譏,於是換湯不換藥,更名為「以黨輔政」,另加蓋黨政高層的「國政平台」屋頂,對外卻又表示「會談純聊天」而已,沒什麼特別作用,那麼設它幹嘛?反予人掩耳盜鈴之非議,復使「祖孫騎驢」故事一再上演。

直到「完全執政」滿月,民調直直落,股市又蒸發三兆五千餘億,不但劉內閣施政紕漏百出,連甄選考、監委也怨聲載道,諸如黨內大老、派系山頭、國會及地方系統,甚至連宋楚瑜和親民黨等均嘖有煩言,多半認為未能妥善分配政治資源,讓抬轎者沒水喝(除了新黨系統)。然馬以「雙首長制」作擋箭牌,退居「二線」,推得一乾二淨,反變成「有權無責」的大總統,吳伯雄卻成了「有責無權」的黨主席,頂多能在「國共論壇」亮相罷了;況且國會和行政皆有人在管,連遴聘考、監委這等大事都沒黨主席的份,卻由「經濟總設計師」蕭萬長總綰。換言之,黨主席不過是跑腿,總統卻能處於制高點,變成什麼都可管,一旦有什麼過失,亦都會有人承擔,這就是為什麼今天當官(含黨高層)的,都感痛苦不堪,而總統卻能逍遙快活。

若不是兩岸三通的親中政策過頭,恐怕兼任黨魁之事,還不會這麼快浮上檯面,因為搶食箇中的利益大餅者眾,幾到了彼此要撕破臉的地步,加以黨內鬥爭劇烈,行政部門隔岸觀火,泥菩薩的黨主席根本難做和事老;現在連堂堂國會龍頭王金平都擺明要設兩岸監督小組,還得有立委參與談判云云。故目前能做仲裁者,唯有總統,若是總統兼黨魁,則可黨政一把抓,容易擺平。何況與胡錦濤、陳雲林等人,大可以「黨主席」身分會面,一舉多得。情勢所趨,馬英九的「藍袍加身」不遠矣。(作者曾任台灣新生報發行人兼社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