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海上策拖字訣

■沈潔

任務型國民大會通過修憲案,自己走入歷史,把憲法修正案複決權交還選民。理論上這是進一步落實主權在民,讓台灣人民對事關國家前途的基本大法有最後發言權;實際上此舉使未來修憲難度更高。

統派人士沾沾自喜,因為憲法修正的高難度,將使「制憲、正名」難以實現。以目前台灣的內、外條件,這是事實。但他們卻只看到一面,而沒有看到憲法修正的高難度,也使「純種中國人」要出賣台灣主權的陰謀更難以得逞。憲法規定及台灣政局,使「制憲、正名」與接受中國併吞都難以過關,兩股力量形成僵局。

如此僵局並無損台灣的主權國家地位,在台灣成為正常國家的問題尚未解決之前,無法解決的僵局,也是保障台灣主權獨立的一種方式。台灣政治的僵局與美國、日本及其他東亞國家,要求地區維持現狀以保和平與穩定的戰略目標正相符合。

美國固然不希望台灣採取大動作,改頭換面成新主權國家,但它並不能否定台灣現狀已經是主權國家的事實。另一方面,美國雖「認知」中國對台灣的立場,卻未承認中國對台灣主權的主張,而且有言在先,台海的爭議必須以和平手段解決,美國不容許以武力或脅迫企圖改變「現狀」。不論是依民主的基本原則,或台灣這一部憲法的規定,「和平解決」必須台灣人民同意。

中國若以武力侵犯台灣,需要面對美、日、台灣的對抗,而要和平併吞台灣也要面對台灣人民的否決。美國擺下的棋譜是壁壘分明的僵局,它不願明確對「現狀」下定義,但以美國最近常提的地區均勢及台海均勢,及外交史上的習慣,「現狀」通常用在「國界」、「疆界」現狀。台灣國防弱化,中國急速建軍,會改變台海均勢,但如果台灣被中國併吞,中國國界及於台灣,那是美國不能接受的地區均勢劇變。

美國不願見台海均勢改變,更不能坐視地區均勢破壞。過去美國政府要求台灣強化國防,並尋求與中國對話,以緩和台海情勢,這項政策把對話當手段,目的在維持現狀的和平與穩定。但在中國建軍日益威脅台灣之際,國親兩黨在立法院杯葛軍購案,使台海均勢堪慮,而連戰與宋楚瑜兩個國民黨反共政權的殘餘,說變就變,到中國表現的臣民姿態,和陳水扁一廂情願地唱「扁胡會」,使「現狀」受到相當衝擊。

陳水扁唱「扁胡會」,可能以美國為聽眾,但卻無端增加困擾,不是自製壓力,便是貽人笑柄。胡錦濤並沒有任何理由要「扁胡會」,他對美國的政策比陳水扁看得清楚,美國不容許中國以武力或武力威脅併吞台灣,他能做的最佳選擇是以分化手法,拉攏國、親,在台灣民主體制內使台灣去國防化、去主權化,並牽制本土派的作為,除非陳水扁要投降,否則他何必「扁胡會」?

陳水扁提出「不怕拖」,其實「拖」是美國的策略,也是中國別無選擇的策略。美國戰後圍堵共產陣營的戰略,也即把無法解決的僵局拖下去,逼共產世界內部發生激變。現在美國對中國的「崛起」也有交往與圍堵兩手策略,以觀察中國內政及外交走向。換句話說,中國「崛起」尚無定論,美國對中國的政策尚未塵埃落定。

在內外僵局、拖以待中國之變的局面下,政府除堅守主權國家地位,要有政績,最容易見效的是法律與秩序,整頓治安,處理白領犯罪與貪污腐化,改善投資環境,重建以台灣為主體,並能適應高科技需要的現代化教育。(作者為資深新聞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