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校園歧視

■ 楊惠中

北市和平高中附設國中部一名女學生為低收入戶且成績差而多次遭受老師羞辱,最後選擇中輟學業拒絕上學,不禁令人納悶—「校園歧視是否才是學生不願走回校園的主因?」

據教育部統計,全國目前約一九○○名中輟生,其中逾三分之一都因家庭因素而中輟,如:「單親家庭、父母重病或入獄等因素」,導致家庭結構出問題。

現今M型經濟趨勢逐漸分明,貧窮邊緣家庭不免淪為事實弱勢。弱勢學子若在教育環境未受妥適照顧,往後將影響更多的社會問題。

該案老師採取歧視性的言語或作法,僅是冰山一角。絕大多數處於社會底層的家庭根本不敢投訴,也沒時間了解孩子在學校受到歧視的待遇,建議家長/學生可向教育部訓委會或各縣(巿)教育局反映,相關單位亦應善盡保護當事人責任,以彌補校方可能護短的問題。

受過專業訓練的教師,理應避免以激烈言詞對待特殊狀況的孩子,造成孩子選擇離開接受教育的場域,如此豈是我們教育期待的目的? (作者為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法務秘書)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