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澄社評論/政府不可「誘民吃虧」

■ 顧忠華

一九五一年六月一日,《自由中國》半月刊上刊登了經濟學者夏道平執筆的社論,標題為「政府不可誘民入罪」,引起軒然大波。這篇擲地有聲的社論,強烈批判當時執行金融管制的軍方,涉嫌以高利貸罪名起訴民眾,卻疑點重重,不排除有事先設計、誘惑民眾誤蹈法網的情事。社論發表後,保安司令部頻施壓力,卻激怒了《自由中國》發行人胡適,揚言要以辭職來維護言論自由,風波方始平息。

場景轉換到五十七年後,甫上台沒多久的國民黨政府,原先一直宣稱要尊重市場機制,一次漲足油電價格,並且設定了漲價的日期。沒想到民眾在預期漲價的自保心理下,發生多起囤油、惜售的事件,結果劉揆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提早數天宣布漲價,致使五月廿七日當晚全台交通秩序大亂,民怨四起,許多人覺得被政府擺了一道,新政府的威信也嚴重下挫。

這兩件個案固然性質不盡相同,但都涉及到政府和人民的關係,從現代民主政治的原理來看,政府成立的目的乃是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並且透過憲法來限制政府濫用權力,以確保主權在民的原則。亦因此,夏道平先生勇於仗義執言,批評政府不可故意誘民入罪,違反了政府的基本職能。諷刺的是,經過一甲子的時間,國民黨重新執政後,似乎還是有「防民如防賊」的心態,將掌權者與平民百姓對立起來,甚至寧願讓民眾驚惶失措、或感覺吃虧上當,也不周延評估政策本身的正當性和合法性—如政府大筆一揮就省掉了應向企業徵收的貨物稅,卻完全不問是否應立即回饋給消費大眾,無怪乎會引發圖利財團的質疑。

「誘民入罪」與「誘民吃虧」都不是現代政府應有的作為,台灣的民主歷程走得艱辛,但畢竟經過了政黨的二次輪替,政府與人民的關係應該更趨於合理化,並建立起較穩固的信任基礎。尤其官與民的角色有可能互換,居上位者重新取得權力之後,實沒有必要急於展現強勢作風,將民眾耍得團團轉,還自認得計。

相反地,我們期待新政府全面檢討各種向民眾「詐財」的交通、稅務等陷阱,不要讓台灣的民眾活得戰戰兢兢,整天當冤大頭,做這樣的國民有什麼意思呢?!

(作者為政治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