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澄社評論/又見「報派人事」

■ 盧世祥

好做臆測是台灣新聞媒體的惡習之一,揣測股市行情與瞎猜人事又為其中之尤。新政府上台,股市連跌五天,讓預言行情「馬上大好」的媒體雞嘴變鴨嘴;同樣地,新內閣組成期間,新聞界捕風捉影,亂派人事,令人嘆為觀止。據財團法人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www.bdf.org.tw/fame/epaper/php)統計,內閣人事錯假報導幾占今年四月報紙烏龍新聞的六成。

由曾任報社負責人呂一銘主持的觀察報告顯示,在報派人事中,教育部長先後出現吳清基、李家同、楊朝祥、黃鎮台等四人,唯獨最終確定的鄭瑞城不與焉;文建會也傳出龍應台、林谷芳、嚴長壽、林懷民等主委,獨缺如假包換的黃碧端。同時,詹啟賢、胡志強、蔡勳雄、陳 、鄭麗文、李紀珠均曾被報派要職,卻都摃龜;還有報紙宣稱有所謂「女閣員八人名單」,卻只章仁香出掌原民會。

這不是新聞界第一次瞎掰內閣人事。二○○四年春,同樣是內閣改組,林佳龍最受媒體青睞,報派給他的職務包括最終宣布的新聞局長共五個;青輔會主委報派人事最眾,「角逐」者多達七人,卻獨漏實際出任的鄭麗君。

人事新聞關心者眾。不但有人極力爭取,常直接間接製造新聞以求「先講先贏」;有人企圖攪局,散播傳言讓競爭者「見光死」;有權者有時也會釋放政治氣球,試探公眾反應。新聞媒體對於種種虛虛實實的資訊,理應謹慎查證,抱持「不知為不知」的守則,善盡提供準確新聞的專業責任,避免成為有心者的工具。然而,多年來台灣媒體除了少數例外,處理人事新聞一味求快,不但道聽途說,有聞必錄,還玩起猜謎遊戲,提出一大堆名單,彷彿散彈打鳥,卻無一中的。其等而下之者,或自視「無冕王」,或為人造勢,竟然由記者或編採主管扮起閣揆,報派眾官。處理人事新聞如此草率,一廂情願,完全不以事實為基礎,其烏龍頻頻,可信度低落,自為必然結果。

可嘆的是,如此自殘公信力的行徑,一再重演,凸顯新聞媒體的專業水準與文化都存在嚴重問題。處理新聞不照基本程序,對傳聞照單全收,以臆測取代查證,自然讓「報派人事」成為政媒的冷笑話。尤有甚者,報導人事新聞出錯,儘管媒體信譽受損,記者若無其事,編採主管安坐其位,以致屢次摃龜,積習不改,每逢內閣人事更迭,總要再出洋相。更可怪的,這種自殘行為,如果只一家或少數媒體走偏鋒,猶不足為慮;如今不論平面電子,人事新聞大家猜,而且不猜白不猜,集體視新聞倫理與誠信如無物,堪稱媒體亂象的現實寫照。(作者是資深新聞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