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援助緬甸不缺席

■ 董彥良

五月二日登陸緬甸的熱帶風暴,據緬甸國家電視台報道,造成至少二萬多人死亡,四萬人失蹤,而且死亡人數還可能繼續上升。其實在這次熱帶風暴侵襲緬甸之四十八小時前,印度的氣象局就通知緬甸應該小心防範。但緬甸官方與媒體卻沒有及時將氣旋路徑警告國民,導致民眾沒有預先防災而傷亡慘重。

目前在緬甸的一名美國外交人員則透露,風災死亡人數可能高達十萬人。聯合國負責人道救援的副秘書長霍塞說,目前已經有廿四個國家提供捐款給緬甸,總數約三○○○萬美金。且還有六個國家表示願意捐款。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緬甸災後說,聯合國將盡最大努力為緬甸提供緊急救災援助。可見目前全世界的焦點與目光均在緬甸身上。

不幸的是,緬甸軍事執政團卻規定外國政府須將物資交給緬甸當局發放,以及外國救援人員必須申請簽證才能入境,引發美國和歐盟抨擊。因此,國際救援物資是否可以順利送到災民手中,將是人道主義原則巨大的考驗。但美國總統小布希已經表示可立即派遣三艘在泰國外海的軍艦協助救災。美國這一次的作法實符合聯合國以及政府機構所遵行於聯合國大會46/182決議案的人道主義原則。國際紅十字會也全力投入救災之中。

可惜的是,台灣的外交部卻因巴紐建交案而無法與世界同步援助緬甸,在巴紐建交案中台灣損失達三○○○萬美金,竟等同於廿四個國家提供捐款給緬甸的三○○○萬美金。台灣近幾年來信誓旦旦要加入聯合國,卻在關鍵時刻無法加入國際社會參與緬甸救災,豈不是自獨於世界之外?(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外交所博士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