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巴紐門? 羅生門?

■ 張沺

見到民進黨行政院副院長與外交部部長,因為十億元金援巴紐一案,雙雙下台,筆者感到十分痛心。但痛心的理由,並非民進黨政府行政之重大疏失,造成十億元「人財兩空」;也不是如泛藍八卦媒體馬路消息所指,十億元全進了民進黨口袋;證明民進黨僅次於國民黨,為全台灣第二大貪腐政黨。令筆者痛心,令台灣人民痛心的是:民進黨執政八年,連國民黨用「嘴巴」危機處理的基本政治技能都學不會!

民進黨在遭遇危機時,第一時間應該要想:此時國民黨會如何「用嘴巴處理危機」。按照國民黨的邏輯,第一、各大首長應一致稱「見了報紙才知道」。準總統馬英九先生就經常使用。第二、歸咎於行政幕僚因為「求好心切」,一時不察,才會犯下粗心過錯。同樣地,準總統馬英九先生也經常使用。

民進黨與台灣人民需要了解:沒錯,台灣民主政治攸關台灣國家主權與台灣人民前途;但是,民主政治也是事業。英國金融時報於馬英九當選總統時,就指出民進黨的失敗,一部分歸咎於國民黨仍掌握絕大多數的行政體系與官僚。相對地,由學者與律師組成的民進黨政權,就沒有國民黨所具有之行政與政治的天分(talent)。因為民主政治是事業,因此在政治履歷表上, 政治基本技能與理想一樣重要。所以我們要向國民黨學習政治技能,最起碼要了解公關與媒體的操作。不要再像過去八年一樣,讓單一色彩的媒體,摧毀台灣政權,扶植一個與中國曖昧的封建政權。(作者為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法律博士候選人)

■ 蔡賢成

走過騎樓,行經店家,電視機傳來一句女聲:「希望阿扁離職那天,步出總統府時,檢調人員立即把他帶走。」這句話,聽了不禁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慄。

阿扁當真如此「十惡不赦」嗎?倘若撇開政績不論,他只不過讓「連爺爺」敗選兩次,讓國民黨失去政權八年,有必要如此「追殺」嗎?莫非,如今的泛藍,仍走不出「成王敗寇」的迷思?

老蔣失去民心,丟掉了大陸河山,國民黨政府有把他下獄追究嗎?反而是,放任他繼續「稱孤道寡」、剷除異己。扁政府丟了十億公帑,固然顏面盡失,但有關政治、行政、法律的責任,都尚待釐清,焉有憑名嘴的臆測之辭,就將之打入「十八層地獄」的道理。(作者為退休新聞工作人員)

■ 楊凱評

這幾天所謂「巴紐案」沸沸騰騰,打開台灣所有新聞頻道,每小時週而復始千篇一律全是這一條新聞!

還是國民黨出包對人民健康比較好;從前拉法葉兩百億及馬其頓五十億「打狗的肉包」都輕輕帶過不讓老百姓煩心傷身,即使幾千億黨產亂A亂賣亂花以及黨國菁英動輒每個人掏空六、七百億以上落跑也都無聲無息,最多也只是一次或一日新聞,不會讓人民廿四小時在「魔音穿腦」下吃憂鬱症或高血壓的藥。

其實現在台灣媒體也是因材施教;對喜歡看熱鬧的,整天供應包括邱毅信誓旦旦舉出林文淵是幕後指導、合照相片表示阿扁是國民黨黨國元老杭立武哲嗣金紀玖的熟友以及眾多各方揣測拼圖。對層次超越塵埃者則讓他們因反感而關機,功在照顧國人健康與節約能源,值得提出表揚。(作者為牙醫師)

■ 曾家珍

民進黨執政末期,竟捅出十億元國庫流失的漏洞,讓綠營的士氣跌到谷底。在唉聲嘆氣之餘,筆者建議,不妨仿照紅衫軍的做法,每位支持者捐獻兩百元,五百四十四萬多支持者,湊齊十億元來補這個洞,不要讓人說閒話。紅衫軍能,綠營為什麼不能。

理念上,綠色執政團隊是我們選出來的;他們是伙計,我們是頭家;他們闖了禍,除了懲罰,不護短外,做頭家的多擔待些,也不為過。這兩百元,你就當它是押樂透彩摃龜好了。

為了提高士氣,表現團結力,我們曾經「手牽手」過、「逆轉勝,擊掌」過;這種捐獻若能蔚為成行,豈不又是另一次大團結的展現。花了兩百元,若能讓你心裡好過些,何樂而不為?這比為了發洩情緒,花一百元,上街頭示威鬧事的紅衫軍,是不是更能打動人心,更有正面的意義?

(作者為退休藥師)

■ 馮青

台灣媒體為何不追劉冠軍及金紀玖,他們一旦遁走,為何第一站行程總是中國?這讓人不得不想起冷戰時代的蘇聯與大英國協,英國情報局曾被KGB潛伏的「 鼠」搞得醜聞不斷、翻天覆地,戰勝的 鼠大剌剌的回到當時的蘇聯KGB老巢之後,還不忘回眸一笑氣煞情報局,號稱情報頭子的邱義仁比起老共及國民黨來實在太嫩了,難怪啟人疑竇,外交與情報本是一體!

金紀玖是黨國之後,為什麼要幫你台灣政府建交?他們祖國在北京!劉冠軍事件讓我們看出國安局裡有一大堆的中國人、難怪劉冠軍得輕易從容挾巨款遁逃,如此令人不可思議的事,活該又都在政權更迭之際!因此,我們是否有必要把醜聞和情報戰區隔開來、這已經不是建不建交的問題,而是中共和他的同路人輕攏慢撚之餘,讓民進黨永不再起的兵法!

(作者為自由寫作者)

■ 林瑞霞

從國民黨執政時期我們就一直為金錢外交和凱子外交所苦,巴紐外交十億醜聞只是再次凸顯台灣外交的困難!但當年民進黨在野的時候,對國民黨這種花大錢而效益很低的外交模式,既然嚴厲批評,很遺憾民進黨的執政還是走不出創意突破的模式。

我們真的只能繼續被玩凱子外交嗎?個人有不同的想法。

研究國際政治學者將教育、文化、藝術、音樂、體育,統稱叫「柔性的競爭力」!政治人物到不了的,這些人才處處贏得尊敬,因為他們的傑出表現,穿透國際政治的現實,穿透中共的打壓!

我們當然知道國家處境艱困,可是「凱子外交」難道讓我們吃的苦頭還不夠嗎?台灣人再怎麼努力賺錢,再怎麼藏富於民,那裡禁得起屢次以十億為單位的耗損?

別再玩凱子外交了!把這些錢投入內部的實力,柔性競爭力的培養,也許這才是我們真正突破外交的自救之道。(作者為退休高中教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