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黃乙玲之千年連結

■ 高志仁

江蕙「初登場」前夕,Holo台語(以下簡稱台語)歌壇另一盛事是黃乙玲出了新專輯《講乎自己聽》,最大特色是第一首歌〈春花秋月〉,採用中國著名詞人南唐末代君主李煜(西元九三七─九七八)的作品〈虞美人〉,唱出熟悉的「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台灣文學」的在地流傳演化史上,漢文古詩詞是一個重要部門,其一是十七世紀之後清領時期跨海來台的文人騷客寄情台灣山水的詠嘆吟唱,其二是以較接近中原古音的台語聲調吟詠古詩詞,後者是「古典」或「雅致」台語教學的一環,黃乙玲的新歌反映此復古風,為現代台語流行歌曲傳唱添上外一章。

這也讓人想起黃乙玲和陳明章合作的專輯《出去走走》(一九九三)。陳明章是九○年代初期興起的新台語歌風潮的指標人物之一,其滿溢台灣常民風情的《下午的一齣戲》(一九九○)專輯已成經典,並列名去年底國家文化總會主辦選出的一九三三至二○○六年「五十張台灣最重要的流行音樂專輯或錄音」。

走唱出身的黃乙玲,原本習唱傳統演歌,擅長典雅詞曲和清新民歌風的陳明章帶她出去走走,果然讓人耳目一新,生猛「重鹹」的唱腔無影無蹤,悠然詮釋「我自本單守花園一枝春,為你牽藤,為你徙盆」〈傷心的緣〉等清雅詞意。不過可能和聽眾習慣的黃乙玲太過斷裂,市場反應平平,隔年發行調回原本歌路的第十五張專輯《愛情的酒攏袂退》,才再創銷售高潮。

兩大台語歌后不同的特質是,黃乙玲或許不像歌路寬廣的江蕙有那麼明顯的指標地位,作品或許不會像江蕙的《酒後的心聲》一樣入選上述五十大專輯等風雲榜單,然而其獨特的沉鬱唱腔,可能比江蕙更有機會成為某種台灣在地風情的頭號代言人。

這種風情,在《感謝無情人》專輯裡的〈台北SAYONARA〉(一九九八)一曲中發揮得淋漓盡致。「台北」具有顯著的台灣政經符號意涵,對比新台語歌風潮另一指標人物林強唱的〈向前走〉(一九九○)裡「較早聽人唱台北不是我的家,但我一點攏無感覺」,及其所指涉的羅大佑名曲〈鹿港小鎮〉(一九八二)說台北「不是我想像的黃金天堂」,〈台北SAYONARA〉裡離開無情城市台北的情緒,是瀰漫許多台語歌曲、反映台灣移民與殖民社會某個面向的無奈與幽怨:「不願拍醒夢中的台北市,對阮故鄉看過來有較美。」

這種「阮故鄉」和「夢中的台北市」之間美麗但心碎的距離,由黃乙玲滄桑淒楚、沉厚決絕的唱腔來刻劃,真是不做第二人想啊!(作者任職雜誌撰稿)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