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數位僑教 多元民主

■張富美

根據統計,目前全球以華語為主的人口超過十三億,而非華語國家投入學習華語的人數估計也超過三千萬。面對這一波方興未艾的「全球華文熱」,台灣應該如何因應?同時面對中國在全球華文熱潮中的強勢作為,台灣應該如何掌握優勢,以槓桿原理發揮更大影響?

五年來,僑務委員會基於政策延續性推動僑教,除了保留傳統文化的正(繁)體字,為唯一不變的堅持外,也首次提出「多元文化」的方向,期能導引僑民社會以包容的態度,在當地多元環境中獲得最佳調適,除了保留仍可使用的傳統中華文化類補充教材,也透過邀請民間製作或直接採擷台語和客語的教材。

另一創新作法則是強調民主,並以現代化、無障礙的「網路民主」方式落實。

僑委會過去五年重要施政之一即為「教材數位化」,或以電子書呈現,或直接網路下載,包含七國語文版本的影音電子書《五百字說華語》即為實例。另外,也與民間合作出版一套十冊中英對照漫畫《認識台灣歷史》的平面版電子書,其中一部分將盡快放在僑委會的網站上。而為了海外教師備課方便,率先採用美國ADSL開發的SCORM標準,將華語文學習的教材資料,文字檔、聲音檔、圖形檔及影音檔均予以細部分離,並有系統的建立各種檔案的Metadata,以方便檢索查詢與運用,充分展現分享性、再利用性,為後續建置可隨時、隨地、依需求不同,而可分散式學習、具有「權力下放」、「民主參與」的e-learning課程奠定基礎,堪稱全球華語文學界的第一步,中研院鄭錦全院士即喻此為「才剛走出隧道迎向陽光」。

事實上,多元與民主正是台灣與中國最重要的差異,落實在僑教上,僑委會建置的「全球華文網路教育中心」教學網站,目前已經整合五大單元,一九八項網路題材與五七種華文數位教材,並特別強調具主體性的台灣面貌、台灣觀點與台灣精神,儼然已經是海外學習正統華文與台灣文化的入門網站,更是華文教師頗可利用的豐富資訊庫。我們期待未來能整合各界資源,建構一個具有註冊管理、線上學習、測驗認證與互動交流功能的「台灣華語文網路學苑」學習平台,以虛擬學院突破時空限制,以數位內容實踐多元與民主,迎接二十一世紀的全球華文熱。

(作者為僑務委員會委員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