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九二毫無共識

■ 陳麗菊

「九二共識」此一名詞,自二○○○年四月二十八日,時任陸委會主委蘇起提出後即爭議不斷。巧合的是,八年後同一天,新政府卻發佈任命不喜「九二共識」字眼的賴幸媛出任陸委會主委一職,以致九二共識虛實之議再起。馬英九甚至談及以後將少提九二共識,多說「一中各表」。究竟九二共識出了什麼問題?

其一,不存在的問題:一九九二年海基、海協兩會香港會談,並沒有達成任何具體結論,因為會中雙方對「一個中國」認知不同,而中國尚要求將其一中觀點正式載入協議文件中,不為我方所接受。會談結束前,海基會建議雙方採取口頭上各自表述立場的方式,擱置一中爭議,以進入正式事務性議題的協商。然而海協會對此並無回應,旋即打道回府,暫時劃下兩會香港會談的句點。

事後,海協會先後分別以致電、致函方式予海基會,表示尊重並接受海基會建議,但函中重點卻將重心放大強調「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我方為避免陷入一中框架,海基會覆函海協會乃再次強調香港會談所提,兩岸對於「一個中國」涵義認知不同,建議以口頭各自說明云云,且兩岸事務商談應與政治議題無關。北京沒有再回函,依照一般慣例即表示其接受我方有不同意見存在。

以上始末可見,九二年兩岸兩會並沒有達成任何白紙黑字、經過雙方簽署的協議或具體共識,有的只是雙方堅守其政治基調、你來我往的相互表態。因此,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稱此為「相互諒解」,並說不宜稱此為「共識」。因為共識是經雙方當面討論後所得出的、彼此能共同接納的意見,例如一九九八年第二次辜汪會晤就有達成形諸文字的四項共識。

其二,國家主權風險的問題:蘇起創造九二共識新名詞後,媒體為便於報導乃簡化地賦予兩岸九二年有「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共識的內涵,結果中國見獵心喜,於二○○○年八月底正式表示兩岸存在九二共識,亦即「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中國向來在國際間宣傳一中原則,至此,國際間認知的九二共識將等於一個中國,而一個中國指的是「台灣與大陸都是中國的一部分」。九二共識終將給台灣國家主權帶來毀滅性的災難,不可不防。

(作者為智庫專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