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看人民日報台灣版吹捧簡體字

■曾韋禎

某家被戲稱為「人民日報臺灣版」的統派報紙,週一又在文教版以極大的篇幅來吹捧簡體字,試圖營造出會使用簡體字是當今世界潮流,大家都搶著學習簡體字,不會簡體字彷彿就是文盲一般的報導。這讓人看了著實是好笑又可悲。

簡體字是當年中國政府為普及識字率,簡化繁複的漢字,有許多簡法是採用古字,有的是採用形聲、會意的方式簡化,這造成許多在正體字是不一樣的字,在簡體字卻使用同一個字,如後與后;也造成許多外形極為接近卻易於混淆的字,如 (廣)與厂(廠)。因此簡體字雖然較易書寫,但是在文意辨識率則遠低於正體字。

對於自小就使用正體字的我們來說,從完全沒有接觸過簡體字直接去閱讀簡體字文章,只需幾分鐘的時間就可靠著形音與上下文意猜出幾乎所有的字,縱使仍有幾個字辨識不出,卻也無礙於通篇文意之理解,簡體字實在無須特別去學習,跟競爭力高低更無關係。

另一方面,在電腦普及化的今天,簡體字與正體字「電腦書寫」的速度已無差異,正體字的辨識率又較高,也有各種軟體提供正體字、簡體字的轉換功能。連中國人都開始重新學習正體字了,這家親共立場分明的報社,卻刻意營造出不會簡體字就是落伍、違反世界潮流的氣氛,實質上卻極盡吹捧中國、貶抑臺灣之能事,並趁機為其報社新開設的簡體書店大打廣告,行置入性行銷之實。此種假公濟私又極為偏頗之報導風格,堪稱臺灣報界之毒瘤。

該報社若真認為簡體字如此重要,不會簡體字將嚴重減損國人競爭力的話,何不率先全面改版成簡體字版,搭配該報以往在捷運站、車站、人潮蜂擁處強力免費發送的作風,讓更多臺灣人藉此多認識、閱讀簡體字,增加臺灣人的文字競爭力,這才是化口號為實際行動的上策呀!(作者為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研究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