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國民黨誤判情勢誤國誤民

當中國「反分裂法」正在島內引起「全民共忿」之際,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卻率團前往北京「朝拜」。江丙坤在達成「十項共識」,與中共高層舉杯慶賀之後,現在又傳國民黨主席連戰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均將先後搶標登陸,想要爭取中共更大的「紅包」,以提高自己的身價。

這一股「登陸風」,配合了許文龍的「退休感言」,國內在三二六大遊行後,陡然發生了一股反常的逆流。政治上,國民黨帶頭向中共輸誠,為了討得一份政治厚禮,親民黨亦不甘示弱,爭相向中共表態。這一連串的朝聖之旅,已為台灣帶來負面的示範與影響。在經濟方面,許文龍聲明的連鎖反應已逐漸呈現,施振榮與王永慶的相繼表態,以及福建台商的反獨談話,必將引發今後台商的寒蟬效應,甚至在「國共十項共識」中的經濟誘因,也會連續產生令人疑懼的惡性後果。

要分析這股逆流發生的原因,並不困難。首先是國民黨在兩次總統選舉失利後失去政治舞台,心中焦慮自不待言。隨著扁宋「十項共識」的發表,頗令人有石破天驚之感。除了對國家認同的逆轉,傾中的跡象也愈趨明顯。國民黨既擔心民、親的合作會在兩岸政策上先馳得點搶得機先,當然也深恐民、親合作後,政治上更失去著力點,因而顧不得三二六後的沸騰民意,孤注一擲,先派江丙坤去中國探路,連戰再以主席身分前往中國乞討政治籌碼,抬高身價。

其次是國民黨對美國兩岸政策的解讀錯誤。從表象上看,美國目前的兩岸政策框架,的確是「不武、不獨」的四字訣。防武:美日安保協議中將範圍擴大至台灣海域,已充分說明了美國防止中國蠢動的決心;防獨:美國可打的牌更為主動,軍售以及外交壓力,都可使台灣的執政者就範。因而國民黨便以為在兩岸上要委曲求全,或在「一個中國」上作全面的讓步,便可兼顧美國的利益,也符合美國的言外之意。事實上,美國的兩岸政策在實質上並非如此。從短程到長程的戰略利益而言,美國對台的態度,是既防獨,也防統。防獨只是在現階段求得區域的安定與和平,至少在目前不希望捲入台海的戰端;防統,則是著眼於美國的長程戰略部署,以及西太平洋防線的固守。台灣一旦走向統一,西太平洋所產生的缺口,其後果是美日在整個西太平洋海權的崩盤。國民黨的「西行」之棋,是對美國政策解讀的大錯特錯。昨日美國官員對江丙坤的訪中之行表示「時機不宜」,即已說明一切。

就經濟而言,國民黨最大的誤判,乃認為台灣企業界不選擇西進,便無活路。許文龍之寧屈服於中共的壓力,而不惜傷害台灣人民的感情,也是出於此種錯誤認知的後果。國民黨除了完全忽視中共的「以商圍政」的政治意圖外,也完全無視於中國潛藏的經濟危機。

以目前中國的經濟發展現況而言,下列五點困境很難突破:(一)農業發展落後,農民收益偏低,農村剩餘勞力日增,都市無法吸納;(二)國有企業先天結構不良經營不善、虧損連連,負債累累,連累金融業產生危機;(三)下崗及失業的人數日益增加,加上社會保險制度不健全,潛伏著社會失衡的亂流;(四)城、鄉發展失衡,東、西發展失衡,貧富差距過大,四億以上人口處於貧窮線下,政府無力解決;(五)稅制不健全,金融制度落後,不良資產過多,農村稅負過重。面對這一切困境,雖然表面上經濟成長的數字頗為亮麗,但只要其中任何一環出現問題,便會帶動其他環節,全盤崩潰。何時出現危機,則絕非台商所能預測。

國民黨及某些學者與企業家過度迷信於中國的生產成本低廉與市場的誘人,大量攜資西進,如今又與中共當局達成十項共識,而細審「十項共識」,幾乎都是旨在吸乾台灣的資金與人才以及破解我們的心防,期能完成「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國民黨對此中之統戰誘餌不察,竟還沾沾自喜,誇耀為「破冰之行」,「為兩岸和解而努力」。其誤導台灣人民之正確看待兩岸問題,莫此為甚。

生活在台灣的兩千三百萬人民,面對險惡的國際環境,面對兩岸對峙關係,今後的生存之道,就是要揚棄西進的迷思,力求「自助人助」之道。在政治上,必須與美國作緊密的合作,充實國防軍備,追求國際的支援,將台灣問題國際化,使我們在軍事及外交的困境中不致孤立無援。在經濟上,必須擺脫對中國的依賴,以免愈陷愈深,不可自拔,終致將台灣的經濟發展置於一顆炸彈之上。尤其,政府絕不能再坐視產業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自生自滅,尤不可任其挾資金與人才西進資敵。因此,我們建議政府要及時採取有效措施,力挽狂瀾。

(一)鼓勵產業加強研發,促使產品升級。研發的成果既可促使產品成本降低,而研發的報酬率亦可相對提高。

(二)自創品牌,打開中國以外的市場。由於台商在中國所從事的產業,以代工為主,再行銷歐美日,未來政府有責任輔導他們自創品牌,自銷歐美日,不必再依賴低廉的勞工成本,自陷險境。

(三)既然有百萬台商在中國投資,不可能一夕之間要他們撤資回台。為今之計,台灣必須進行產品的垂直整合,將資本密集與技術密集的上游產業留在台灣發展,而勞力密集的產業盡可能將其分散至某些友好的東南亞或中南美等地發展,我們再與他們作垂直整合,最重要的仍是要用心的留下我們的「鎮台之寶」。

不可諱言,產業西移所造成台灣產業空洞化與失業率之升高,已成為台灣之夢魘,政府不能對此視而不見,見而不管。過去政府高唱口號,諸如「運籌中心」、「三角貿易」等,也都是空中樓閣。也許四年前經發會召開之時,為求西進之透明化,政府對其「積極開放」之結論,不以為意。但四年以來,資金出走,技術外流,已形成嚴重失血現象,「大膽西進」、「積極開放」,已證明是錯誤的方向。

今天國民黨之自我矮化的中國行,既已為台灣人民所唾棄,則政府不能只停止在對罵層次。必須以自強自立方式,加強提升產業之投資環境,加緊失業率之下降,不論利用租稅手段或金融手段,都必須以足夠的魄力,劍及履及。只要台灣經濟能走出新路,產業一片向榮之氣,則任何在野勢力要勾結敵人,出賣台灣,均將枉費氣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