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灣新奇蹟

■林濁水

國會減半後,和西歐、北美、日本等十九個民主國家比起來,台灣的國會將創造幾項名列前茅的「數字奇蹟」。

由於國會議員要有合理數額,各國人口又極其懸殊,所以大抵要和人口成比例。依政治學通論,國會席次大約應是人口數的開立方根。十九國中,日本、瑞士、芬蘭、挪威、愛爾蘭、冰島、加拿大、葡萄牙、西班牙、丹麥十國的國會議員人數,大抵在人口立方根的正負十五%以內,超級大國美國則比立方根六五○席少十八%,其餘較大偏離的多是比人口立方根多,如德、英、法、義四國,多出約五十%到七十%間,和立方根有較大負偏離的極少,只有荷、比兩國,但席次也都達到有立方根的六十%。但我國則只達到立方根的四十%,這個數字穩居世界冠軍,更了不起。

其次,平等權是民主最核心的價值,因此在選區劃分時雖然有許多必須照顧到的價值,但「票票等值」仍是最重要的考量。例如德國規定選區劃分必須尊重邦及縣郡的行政疆界,和選區形狀的合理性,不可以怪形怪狀,但數字的公平仍是最重要的,只要人口最高最低之間達二十五%落差,或任何一區高出平均值十五%,選區就必須重劃。

澳洲曾有非常與眾不同的規定,只要達到十萬平方公里就必須有一席國會議員以保障弱勢地區,但後來因爭議大取消了。目前算是在個別公民和政黨的公平性上考慮最複雜的國家:參院採極其繁複的可讓渡比例代表制,以保障政黨的公平和個別公民的選票不至於成為「死票」;在眾院選舉則嚴格地規定選區人口高低之間不可以超過十%。

美國採聯邦制,參院代表「邦」,每邦有兩席,邦間無法票票等值,但眾院代表人民,平均六十二萬人選一席,高低落差最大不超過一倍。有些邦則有世界上最嚴格的規定,州內眾院不管聯邦議員或州議員,選區公民數落差不可以超過一%,否則必須重劃。

日本在過去自民黨一黨獨大,惡行惡狀地操控選區劃分,人口高低落差大,選舉訴訟也因此層出不窮。最高法院除了一再指出應該調整外,更在一九七二、一九七六、一九八○、一九八三年四度判決眾院選區劃分違憲,一九九二年一度判決參院選區劃分違憲。等到日本把複數選區改成單一選區,更法律明定眾院選舉必須嚴守票票等值精神,還進一步規定每十年應依人口普查數字重新調整選區。

由於內閣制國家,國會選舉的勝負不只決定國會的多數黨歸屬,也決定行政權的歸屬,所以選區的公平性非嚴格規定不可,過去紐西蘭規定高低人口落差不得超過五%,非常嚴格。這規定現廢除了。其意義並不在於票票不等值不重要,而是選舉制度修憲改德國式的比例代表制後,他們認為就政黨的角度來說,德國式完全符合票票等值的精神,這也就是說紐西蘭認為政黨的票票等值遠比區域的票票等值還重要。

這些民主先進國家不斷地透過立法、修法、釋憲甚至修憲,實踐票票等值的精神,但我國卻在粗魯的民粹修憲下把制度往票票不等值的方向修改。如今票票不等值的落差已達到匪夷所思的世界紀錄,以全國來說,宜蘭、馬祖之差異四十九倍,以本島來說,宜蘭、台東是二.八倍,這都是天方夜譚的世界紀錄,最了不起。

有民進黨前主席說,民進黨是有理想的,所以要忍耐。不能計較票票不等值,這種以道德與否來做票票等值與否的標準是反民主的。按理每個人先是獨立個人,再是國民,然後才是政黨黨員,如認為因為自己道德很偉大,自己的黨員便要接受不公平的國民待遇不得異議,其實是蔑視黨員個體自主人格和國民身分,把他當領主的扈從的封建思想。

歷史學家黃仁宇說,中國由於不擅從數字管理國家,所以制度理性欠缺,以至於成落後國家。如今從修憲修出來的數字奇蹟看來,台灣完全沿襲中國數字管理的無能傳統。民主的理性完全受到戕害。

台灣修憲修出一連串的數字奇蹟,如不補救是台灣民主之恥;不只如此,如將來有人提出釋憲,大法官恪守憲法平等權的精神,民主多數統治原則,世界各國體例、立法例、釋憲例、判決世界紀錄票票不等值的修憲為違憲,則包括公投、廢國大、單一選區兩票制等好制度恐將一併失效,所謂國會改造將成空忙一場。(作者為民進黨籍立法委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