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兩岸經濟統合 病因?良藥?

■ 洪裕宏

新自由主義的全球化經濟思想的核心主張包括全球單一市場化、鬆綁政府對市場的管理、私有化與刪減社會福利預算。中國市場的開放是新自由主義全球化具體實踐的一環。許多經濟學家認為新自由主義經濟全球化導致各國社會M型化。全球化正使全球中產階級單薄化,甚至於消失。台灣這些年來貧富差距擴大,中下階層所得減少,富裕者卻更富裕,讓很多民眾覺得生活水準下降。近年來由於中國及其他新興國家所得提高,對原物料與糧食之需求因此大幅增加,引起全球性的輸入型通貨膨脹。這也使台灣人民的財務負擔加重。

台灣的經濟全球化其實是藉著兩岸經濟統合而進行的。民進黨政府執政以來的經濟政策其實與國民黨的主張差異不大。今天台灣所面臨的困境主要是投資不足、產業空洞化與內需市場萎縮,這使失業率上升與人民所得減少。究其原因其實是對中國過度投資加上政府管理失效所致。馬英九的進一步全面性經濟統合政策其實只會讓台灣的經濟問題更形惡化。

過去的民進黨與未來的馬英九對台灣的經濟發展策略的構想,都不脫新自由主義經濟全球化的思維架構。這樣的思考模式無可避免一定會朝向更徹底與中國經濟統合,形成一中市場的方向前進,這是致命的思考盲點。問題所在與統獨無關,而與政治經濟的思維架構有關。瑞典是很好的負面教材。瑞典的社會民主與福利制度一直是為人讚頌的典範,然而從一九九○年代開始,瑞典上層知識與政治菁英著迷於新自由主義經濟全球化的迷思,而無視於中下階層人民的想法與感受,大力推動全球化,結果導致社會福利系統的崩解。因為迷信市場會有效自我管理,瑞典經濟受到重創,失業率由充分就業高升到近二位數。

台灣社會面臨與瑞典不一樣的弔詭處境。瑞典一般民眾反對經濟全球化,期望回到社會民主與福利國家的舊典範,上層菁英卻迷信全球化。台灣的現象則是一般大眾支持政治與知識菁英的全球化教條,支持兩岸經濟全面開放與統合,而不自覺到自己所不滿的民進黨的經濟政策與馬英九的方向其實是一致的,馬英九只會將台灣帶向讓民眾經濟上更受害,生活上更困苦的方向去。受苦受難的台灣大眾有權知道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真相,有權選擇像社會民主與福利國家的路。然而這一些都沒有發生。這是台灣知識界與政治界的怠惰與罪惡。四年以後,即使台灣人民發現走錯了路,我們還有換條路走的機會嗎?(作者為陽明大學哲研所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