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泛藍連番封殺軍購案付委是否別有隱情?

國民黨與親民黨立院黨團昨日在立法院本屆會期最後一次程序委員會,仍然強悍封殺監委同意權與軍購案,使此項備受國人關注的議案無法付委,列入院會報告事項,引起民進黨團退席抗議。儘管兩岸軍力態勢逐漸失衡,中國對我部署的飛彈快速增加,台灣防衛力量的強化刻不容緩,但軍購案仍然遭到泛藍陣營第二十四度的封殺,連付諸審查討論的機會都沒有,顯見泛藍阻擋軍購案,現有的說詞只是表面的理由,實際的癥結恐怕在於國家認同的歧見與反扁情結的發作,才導致泛藍敢於罔顧國家安全,一味倒行逆施。

國代選後,民進黨內曾有路線的辯論,對於最近以來行政院長謝長廷所倡導的和解共生理念,提出嚴厲的批判,台灣主體路線獲得絕大多數人的認同,然則倡議和解共生者依然對藍綠之間歧異的整合成效心存僥倖,堅持繼續走和解之路。坦白說,和解理念的本身不但不應予以檢討批判,更值得肯定,然而,政治的場域是一個現實的舞台,在上面演出的演員或劇情,含攝著錯綜複雜的各種人性慾望,以及現實與理想的糾葛,因此和解的理念一旦要在台灣的政治場域中落實,便須考慮現實上的困難,亦即必須正視藍綠之間國家認同歧異之嚴重,就泛藍的角度而言,本質上已非「人民內部矛盾」而是「敵我矛盾」了。因此泛藍在涉及國家認同與意識形態的議題上,寧可與中國隔海唱和,也不願與扁政府化解歧見,彼此握手言歡,一笑泯恩仇。如果執政黨內至今猶有人對和解共生的策略抱有一絲幻覺,面對軍購案、監委同意權又遭封殺,總也應該夢醒了。

吾人指摘泛藍陣營將藍綠之間的對立視為「敵我矛盾」,絕非過甚其詞,軍購案屢遭阻擋便足以說明一切。首先,對台海兩岸軍事力量的評估,各項相關報告容或立場不同,但對我方若未能及時強化軍備,例如完成此次軍購案之潛艦、反潛機、反飛彈系統建置,則我方在台海的軍事優勢恐將在數年內消失,卻是一致的結論。相對於台灣國防預算佔國內生產毛額比例之逐年降低,中國的國防預算卻以每年兩位數的百分比增加,犯台武力逐年增強,如此明顯而立即的危險,美國極為關切,在中國通過反分裂法,明訂將以非和平手段對付台灣之後,日本、歐盟也開始警惕中國崛起對亞太和平與秩序所帶來的威脅。然而,令國人不解的是,當國際社會嚴重關切台灣安全,美日因而強化軍事同盟,將台海安全納入共同的戰略目標,而多數歐盟國家則強烈反對歐盟對中國武器解禁之際,為何泛藍卻無視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民的身家安全,聯手杯葛抵制軍購案?荒謬的是,泛藍宣稱不反對重大軍購案,而是反對「凱子軍購」,以及軍購預算編列特別預算方式,並且對採購項目存有不同看法。國民黨發言人張榮恭更強調,國民黨對於軍購堅持二要,就是「要軍購」、「要降價」,然而,正因為朝野意見不同,才更應該讓軍購案付委,讓各黨各派的意見與主張在法案審查過程中充分表達與溝通,何以泛藍說一套做一套,屢屢將軍購案阻擋於立法院門前?

尤其,三項重大軍購案的提出,皆在國民黨主政時期,當時分別為連戰與蕭萬長擔任行政院長。當時台灣欲向美國購買這些先進的武器裝備而不可得,如今好不容易美國應允台灣的採購要求,泛藍卻因失去政權而百般刁難,對軍購案的態度竟有一百八十度的轉變,若謂此非反扁情結與總統大選恩怨作祟,其誰能信?更令人憂心的是,在中國通過反分裂法,自暴野蠻粗暴的本質之際,連宋接連訪問中國,營造出一股中國追求兩岸和平的假象,不僅為中國的困境解套,造成國際社會的誤解,連宋與胡錦濤會談歡宴 回來台灣之後,泛藍依然封殺軍購案,此事到底是泛藍太過天真,自認他們訪中之後,便能帶來和平,抑或泛藍陣營與對岸之間有何不可告人的隱情?確實耐人尋味。其實,連宋與胡錦濤會面後,在雙方的新聞公報、會談公報中固然「好話說盡」、「共識連篇」,但是中國卻仍蠻橫阻擋我國成為世衛大會觀察員,並且還拿連宋訪中當成有利的國際宣傳,宣稱連宋到中國也說「台灣沒有主權」,凡此種種無異證明泛藍與中共達成的協議,只是滿紙荒唐言罷了。

國防部長李傑為推動軍購案付委,幾乎心力交瘁,他感慨指出,「全世界沒有哪個國家的軍購被這樣拿來當成政治議題炒,中國的崛起已讓第一島鏈國家越來越弱勢,軍購案不能再拖下去了」。我國的三項重大軍購項目,有些是其他國家所極力爭取,有些必須重開生產線,凡此皆須我國作出迅速明確的決定,否則軍購的來源恐有變化之虞。而揆諸兩岸情勢的發展,中國併台野心未變,擴張軍備的腳步也未減緩,絕不容國人掉以輕心,對中國拉攏台灣在野領導人的統戰手法抱有一廂情願的幻想。只有強化防衛力量,備戰而不求戰,才能真正確保國家安全,泛藍實應認真思考台灣兩千三百萬人的安危命脈,不要再為難軍購案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