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為何要自投羅網?兩岸共同市場的奇妙想法

兩岸共同市場,顯然已成為國人爭議的話題與關注之焦點,三月九日的電視辯論及十四日最後一場政見發表,雙方亦都為此進行了尖銳而犀利的攻防。

所謂真理越辯越明,經過雙方之攻防,我們發現,最值得疑慮與驚訝的,其實不只是「兩岸共同市場」這一政策下所可能產生之後果,而是其想法之奇特與其推演之荒謬。三月十日副總統候選人政見會上,中國國民黨候選人蕭萬長終於一五一十道出他倡導「兩岸共同市場」的心路歷程。簡言之,就是台灣想加入東亞自由貿易的區域整合,但因中國阻撓,若我們加入中國之經濟體內,成立共同市場,就能以間接方式經中國成為東亞自由貿易區之一員。

問題是中國為什麼不讓台灣加入東協加三或加六的區域自由貿易組織,成為會員?(註:中國亦反對日本、美國與台灣簽訂自由貿易區協定。)明眼人都知道中國是要脅迫台灣走入「大中華經濟共同體」的「一中架構」,成為中國經濟體的一部分,以經濟牢牢困住台灣,消滅他們所謂的「分裂主義」,說得更直接一點,就是中國「以經促統」大策略的一環。馬蕭真的不知中國阻撓我國加入區域整合的背後目的嗎?可見其「兩岸共同市場」之想法非常奇特幼稚而難以理解。

若一個屠夫拿著一把刀,要一個人走入屠場,而那一個人竟也高高興興走進去,你會不會覺得奇怪?這與「被圍趕的魚群,不但不趕快逃命,反而加速游向捕魚者預設好的魚網,還高高興興認為那裡是可避免圍捕,可安身立命的地方」一樣,以自投羅網來形容最為恰當不過了。

「為避免被排斥在區域整合之外,應與中國結合成共同市場」的邏輯推演不但奇特,也會立刻產生許多問題。既要結成為「共同市場」,對象為什麼不選擇其他國家,偏偏要指定「揚言要以武力攻台的中國」?

不錯,東亞任何國家都慄於中國之政經勢力,不敢與台灣締結共同市場或自由貿易區協定,但問題是中國也同樣不會與台灣訂定國與國的協定,因之,仍然留下為何偏偏鍾情中國之疑雲。如果投資中國,以中國為生產基地,就可突破東亞經濟整合區域之關稅等壁壘,則投資越南或投資菲、印、日本亦應可達到同樣之目的,還可逃脫「一個中國」之前提制約,尚且具有擴張外交之效,一石三鳥,何樂而不為?

以上述被圍捕的魚群為例,牠們大可四處逃命,為何要闖進漁夫所預設的魚網區內,自投羅網?顯然馬蕭「兩岸共同市場」的構思若不是愚蠢,便是挾帶了對同文同種的迷思,蘊藏著大中華中原意識形態的思維。

馬蕭都宣稱「兩岸共同市場」是參考歐盟模式而來,但馬蕭也應該都了解,歐盟之間沒有如上述的屠夫,也沒有捕魚的漁夫,歐盟是所有成員國都互相承認彼此主權,都把自由、民主奉為他們之間的普世價值,歐盟之間絕不會發生誰併誰的問題。台、中之間卻完全不同,中國是以千枚飛彈對準台灣之國家,馬蕭能讓中國公開承認台灣之主權,視台灣為一個國家嗎?若不能,我們還是希望馬蕭陣營趕快收回此種主張,同時也呼籲國人明辨是非,不為所迷,斷然拒絕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