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倪敏然 錯誤樣板

■盧俊義

五月一日被人發現上吊自殺的藝人倪敏然,雖然在五月十二日已經舉行過告別追思儀式結束,且骨灰也已經安置妥當,但有關他生前的各種傳聞依舊風波未止。為什麼會這樣?演藝圈的人士為倪敏然死後所做的許多事,已經為台灣社會帶來最不好的樣式,後果令人擔憂。

姑且不說倪敏然是否像演藝人士所說的對台灣有「偉大的貢獻」,單是自殺這項,就足夠說明他對台灣整個社會傷害極大,被演藝界人士捧到這樣偉大,不但扭曲了生命的意義,且錯亂了生命的價值觀,這點才是可怕!

最近和幾位在校園輔導室工作的老師談論到這件事,他們都有很深的感觸,因為已經有不少學生在向輔導室人員尋求諮商時表示:「像倪敏然這樣死法也不錯,可以這麼風光,又有什麼不好?」「這種死法最棒,讓別人忙著去揣測,反正人生就是這樣,死了,就沒事了,活著的人愛怎樣撇清、解釋,就讓他們去!」「連自殺都可以讓副總統全程參加喪禮,有點像國葬一樣,只差沒有外國使節團和覆蓋國旗而已,這很值得耶。」前不久有位立委從國小學生的畫畫中讓我們看到這些幼齡的孩童心靈中,已經因倪敏然事件之影響,畫出了「自殺園地」的圖案,就可知道他的死經演藝人士對生命價值錯誤的認知和詮釋,透過媒體的渲染影響有多重。

另外,倪敏然一婚再婚,也是一個很不好的生活樣本,且再婚之後生子又鬧出婚外情,我真不知道他這樣的婚姻態度對台灣社會之家庭倫理生活有什麼好值得紀念?這樣的演藝人士對台灣有帶來什麼「偉大的貢獻」?莫非在演藝圈裡不認為這是該檢討和反省的事?

將一場告別追思會辦得那麼風光盛大,並不是錯,但演藝圈人士有否想過:當倪敏然生前最落寞的時候,有誰知道而主動去當他最好的知心、換帖的?若有,怎會讓他走上自殺之途?為什麼讓好友生前陷入生活困境,死後才花上好幾千萬為他舉辦盛大的告別式?然後又要為他花數千萬元蓋「七先生紀念館」?這就是演藝圈內知心朋友的樣式?若生前不知相惜,卻在死後極盡排場用來炫耀濃厚友情,真不知這樣的友情是什麼意義?

最不可取的是媒體。一天到晚報導這些演藝圈處理倪敏然自殺事件引發的各種糾葛,篇幅之大、時間之長,甚至遠超過任務型國代選舉,(甚至連貴為國家副總統都必須將國家大事擺放一旁,全程參加一場如此「走樣」的告別追思紀念會),卻連一點反省、節制的能力也沒有,這可真是台灣社會亂象最好的寫照啊!

演藝圈人士若真的是愛倪敏然這位生前好友,是該平息這些新聞,讓他平靜地安息下來才對。(作者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