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無米樂上片 非看不可!

■劉進興

「土地就像愛人仔,愛人仔要吃冰,就買冰給她吃,愛人仔要口紅,就買口紅送她。土地不會講話,但天天巡,就會知道她的需要」

台灣紀錄片常有佳作。「跳舞時代」、「生命」轟動一時,很多人第一次發現,原來電影可以這樣叫好又叫座,有意義又有意思呢!

最近上院線的「無米樂」更精彩,充滿台灣式的幽默與生命哲學。

這是關於崑濱伯、煌明伯、文林伯、一頭水牛以及台灣土地的故事。

崑濱伯是個農村科學家。他將何時播種、何時噴藥、效果如何,都詳細記錄下來,據以改善。他也是農業政策研究者,對早期「以農養軍」(每甲地要繳八十公斤軍糧),到後來「以農養工」的政策(廿年來公務員薪水增加了百分之六十,糧價卻還是一樣),了然於胸。

現在則連鳥雀都不如,因為警察禁止他們捕捉偷吃稻穀的麻雀,說是要保護鳥類。對於所謂世界潮流的WTO,他們說:「沒法度。農民可以賠錢,生意人不能賠錢啊」,簡直比大學經濟教授還有洞察力。

不過,他們沒時間跟公務員或麻雀糾纏。崑濱伯天天要巡田頭,他說「土地就像愛人仔,愛人仔要吃冰,就買冰給她吃,愛人仔要口紅,就買口紅送她。土地不會講話,但天天巡,就會知道她的需要」。文林伯伺候他那頭村裡唯一的水牛,他們一起犁田,大熱天幫牠潑水消暑,農閒時用來載小孩,或借給電影公司拍片。

煌明伯則在農事之外彈棉花做棉被,多賺點錢。

隨著節氣運行,種子在田水中萌芽、成長,終於結穗纍纍。清風吹拂下,稻穗搖曳,陽光反射形成的鐵灰與墨綠兩道波浪,由近而遠傳播出去,在田間交錯飛馳,令人目不暇給,彷彿稻子也有生命(本來就有!)一塊塊田都在歡呼,稻穗一起合唱似的。

這一個鏡頭讓我感動不已。噢,台灣之美!生命之美!

台灣農業的萎縮,並不因為稻穗的歡呼而逆轉。白米炸彈客固然像工業革命初期的搗毀機器者,不足為法;但工業革命促成了近代的社會福利制度,進入WTO,不也應該建立一套農民的新保障體系嗎?「無米樂」中的老農對此有一套看法:煌明伯說,「以前是農業補助工業,現在工業應該回過頭來補助農業」。文林伯則說,「政府是有在關心,但補助還不夠啦。不過,也不能全靠政府,否則羅漢腳、農民都要依賴政府,那來那麼多錢呢?」這是國家與個人分擔責任的辨證法。不知那些政府不輔助就不投資的企業家聽了,會不會慚愧地說:「吾不如老農」呢?

農民的確很辛苦。我本來擔心這部片子會充滿了正氣與怨氣,老農夫將愁容滿面,沒有歡笑。許多環保、勞工紀錄片就是這樣:河流是黑的,而且不可能變清;人心是險惡的,而且不可能變好。那種楚囚對泣的紀錄片,只是讓觀眾氣餒,看不到希望而放棄了。

但「無米樂」的主角充滿了智慧,他們敬天愛人,有怨無恨,甘心忍受,耐心等待,即使在最困難的時代,也歡欣迎接新生命的降臨。這三位老農是真正與土地互通聲息,與天道合而為一的哲學家。

這部片子在敘述台灣農業興衰史的同時,呈現出三種美:畫面之美、台灣之美、人心之美。我看了好幾次,每次都感動不已。不是淚流滿面的那種感動,而是在黑夜中看到天光,聖靈從肉身中冉冉升起,滿心喜悅的那種感動。 (作者為台灣科技大學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