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一中各表」是北京讓步?別傻了!

■ 黃玉霖

宋胡會發表《會談公報》,達成「兩岸一中」復談共識,但國內外對這共識眾說紛紜,歸納各界的解讀,概略呈現兩個方向:一是正面解讀,認為北京已調整立場;另一是保守解讀,認為北京立場並未改變。

在正面解讀方面,張顯耀指出,「兩岸」意謂北京承認兩岸分治的現實,「一中」就是「各自表述一個中國」;陳毓鈞認為北京已賦予中華民國「事實存在」的地位;香港文匯報指出,將「九二共識」明確表述為「兩岸一中」,「是尊重歷史、尊重現狀」;而華盛頓郵報則指出,《會談公報》公開承認「一中各表」,代表北京讓步。

至於在保守解讀方面,亞洲華爾街日報指出,北京雖承認兩岸對「一中」定義有歧異,但對台北的讓步有限;蘇起認為「兩岸一中」是「一中多一點,各表少一點」;邵宗海認為「兩岸一中」不具新意。

總統府對此採取保留態度,認為接受「兩岸一中」就是接受「一中原則」,比「一中各表」更倒退。怎麼說呢?

根據新華社發表的宋胡會《會談公報》,對「兩岸一中」分兩段敘述。一是「一九九二年兩岸達成的共識應受到尊重」;另一是「在前述兩岸各自表明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即『九二共識』(『兩岸一中』)的基礎上,儘速恢復兩岸平等協商談判。」部分媒體把前段解讀為北京讓步,因它承認「一中各表」。

但是,這所謂讓步,如對台灣有利,當年海基會為何不正式換文,只願口頭表述?更嚴重的,後段把所謂「九二共識」說成「兩岸一中」,並以「兩岸各自表明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定義,透過「兩岸一中」的包裝,把所謂「九二共識」變成「一中原則」的共識。不只「兩岸一中」向「一中」傾斜,很多人認為北京承認「一中各表」是讓步,事實上,「一中各表」正是北京當年在「香港會談」想要得到的東西。北京可利用「一中各表」中的「一中原則」,大玩「內外有別」的兩手策略。在台灣事務上,北京對「一中」的表述著重「統戰」;在國際事務上,則堅持「涉台外交鬥爭」。「反分裂法」第二條宣稱「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刻意強調「對等」;但在國際場合上,北京一直沿用「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北京這次阻擾台灣加入WHO, 就是利用連、宋認同「一中」當擋箭牌,聲稱「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沒有主權」。

這麼說,我們還能接受「兩岸一中」和「一中各表」嗎?等北京不再否認中華民國再說吧。(作者為前海基會主任秘書,現任交通大學土木系副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