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駁「大黨恐龍化,小黨泡沫化」

■陳德兆

拜讀林濁水委員日前於貴報「大黨恐龍化,小黨泡沫化」一文,身為一位黨齡已屆十七年的老民進黨員,本人對林委員的觀點深感不以為然,以下就本身所學,及多年來關心台灣政治發展的觀察心得,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

首先,林委員提及「平等權」、「票票等值」是民主政治的核心價值與精髓。關於這一點,本人雖深表贊同,但卻要試問:世界上有哪個民主國家的選舉制度,能夠真正達到「票票等值」?即使是在本人留學的澳洲,在「可讓渡選票」的選制下,也僅能達到「選票無浪費、白投」的境界而已,況且以該制度選票計算方式極為複雜、動輒數天或數週的開票過程,絕非選務機關公信力仍未穩固的台灣所適合實施。由此觀之,無法達到「票票等值」,且實施單一選區制度、兩黨輪替執政的美、英、澳等國,恰恰凸顯出林委員所謂「…在票票等值的公平競爭原則下,單一選區制才會造成勢均力敵的兩黨制…」的邏輯謬誤。

其次,林委員雖然承認單一選區制「…有淘汰做秀議員、導引政策方向趨向理性…」的效應,但也以人口和席次數比例,以及「過度保障」、「過度代表」等問題,來質疑單一選區制國會的代表性與正當性。其實,保障與代表性的是否「過度」,本就是一個見仁見智、無法客觀認定的問題;台灣民主政治今天最迫切需要解決的,事實上是國會議員及其問政品質不佳的問題,而非保障與代表性是否「過度」的問題。

以一個老黨員的經歷,我可以理解林委員求好心切、充滿理想熱情的心態,但是以林委員從事政治運動的實務經驗,難道不了解今天台灣的「民主奇蹟」,是許多階段的改革所累積成的結果嗎?

此外,林委員以經濟實力(繳稅額)、人口數和席次分配的比例,來質疑修憲後新制的公平性;對於此一觀點,本人實在無法贊同,試問:依林委員所言,桃園縣民繳稅額是宜蘭縣的五倍,但兩者的國會議員席次卻相同的話,那對桃園縣民就公平嗎?還有,林委員依據各黨現今的政治版圖,以及未來的選區劃分與席次分配,來質疑修憲後新制將造成政黨競爭的不公平,並悲觀預言台灣將會因形成「一個半黨體制」而長期出現政治亂象;其實,光看民進黨在早期的選舉中,於全台大多數選區的得票率,大多比現今該黨在東部得票率還低的事實,就不能武斷否定民進黨將來在東部選票成長,甚至是取得單一選舉制國會議員席次的可能性。

最後,本次修憲案最後之所以能夠在立法院通過成案,就是因為立委諸公們受到極大的民意壓力所致;而就本人的觀察,雖然單一選區制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但是卻能有效改善台灣現今的政治亂象,其理由簡述如下:

第一,台灣今日的政治亂象,最大肇因在於缺乏健全「理性整合」機制,而單一選區制即有「…導引政策方向趨向理性…」的效應,不正可以使各政黨為了勝選,被迫以協商、聯盟等方式或風格,取代現今的各自為政的杯葛、抗爭等作風嗎?

第二,相對於取得少數選票即足以當選的舊制,以獲得過半數選票為目標方足以勝選的新制,將使賄選的成本和難度大幅增加。

第三,按過去的事實顯示,在單一席次的選舉中,民進黨的獲勝機率,往往比在複數席次選舉來得高(這也是身為民進黨員的我,跟林委員所評估之間的差異)。(作者為澳洲昆士蘭大學政治學博士候選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