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律師治國

週日的首度總統大選辯論,令人失望。只見兩位律師辯論,儘管雙方攻守有度,互鬥辯論口才和技巧,但是總是避重就輕,因為雙方關切的是官司輸贏,而非事實真相的呈現,看不出總統候選人的高度。

第一場總統大選辯論首開公民審議的政治新型態,候選人的收穫比選民大。廿個公民提問的範圍廣泛,提供候選人一個聽取民意心聲的機會,但是由於題目事前設定,候選人事前準備,提問者只有一次追問機會,提問者之間缺乏橫向的持續追問的火力,如果候選人實問虛答,避重就輕,很容易過關。

當然這不完全怪謝長廷和馬英九兩人,遊戲規則限定問答的時間有限,使得辯論者只能陳述條列式的標題政見,無法表達一個完整的概念。馬謝兩人唱了一桌子的菜名,就是看不到政策牛肉,也缺乏候選人在政策間的相互交鋒,選民無法從候選人的陳述中找到確實的政策方向,難以作為投票的參考依據。第一次辯論是公民提問,代表民眾觀點,第二場辯論將會是菁英觀點的媒體提問。提問者減少後,主辦單位應該改變遊戲規則,讓候選人有較長的發言時間,有較從容地表達政策和立場的機會。

在第一次辯論缺乏深入討論的兩岸關係和經濟政策,這是台灣未來走向的關鍵問題,許多議題都是環繞這兩個主軸延伸,第二場辯論應該多關注此議題。提問者應該捨棄本位主義,發揮新聞媒體緊追不捨的精神,針對選民關切的重要議題持續追問,讓選民分辨得出馬謝的根本差異,不要選出只會口號治國的候選人。

(作者林文政,資深新聞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