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民主時代 封建道德

■ 林濁水

民進黨國會黨團在二○○五年國會通過國會減半修憲案的一刻,全都跑主席台前歡欣鼓舞,拉布條慶功,黨主席陳水扁此後也一再演說,高傲地把推動國會減半當做重大政績。因此,如今民進黨第六屆國會黨團在立委選舉吃了大虧後,趕在任期屆滿之前,提出釋憲。但有核四公投人士以為已「對台灣民主政治造成莫大威脅」,但仍應堅持減半,因這才符合誠信的立國原則和轉型正義。

異哉斯言!

「對台灣民主造成莫大威脅」涉及的是人民的公共利益、民主基本精神和人人平等的人權普世價值;而誠信則是個人的名譽與私德。如果有助於或至少無害於公益人權,那麼信守對自己不利的承諾的確值得佩服。但為了維護自己誠信的名譽,卻讓人民權利、民主體制受傷就怪誕了。

在封建時代,這或許是對的,因封建社會在價值一元論的世界觀下,嚴守上下位階固是權力結構問題,更是道德問題,所以君王既有權又稱聖上,為了鞏固這樣位階,上位者不只錯了可以因刑不上大夫而免責;推到極端甚至是不管對錯,「君無戲言」,聖上號令既出臣下必行,縱受到災難也沒悔改空間。

只是民主時代認為神聖道德是私領域的事;在公共領域,政治而只處理世俗事務,不只人人平等,無所謂刑不上大夫;而且,犯錯本是世俗常事,錯了如涉及公共利益,就是要改,不能為了維護任何人的私人名譽威望而不改。民主議會中有一個不可或缺的複議制度,就是專門提供給表決時做錯決定舉錯手的議員不守誠信地知過可改用的。依公投人士召集人對誠信的說法,豈不是該把這種破壞誠信的制度徹底廢除?

核四公投人士,凡事尋求道德做制高點,這在道德蕩然的現今政壇,並不是壞事。但既自以為站在道德高位,就要特別小心,要區分封建時代和民主時代在道德上的差異,釐清政治與道德,私德與公義的份際,這樣高位才站得穩。否則在不知道減半有多荒謬時,堅持減半是道德的,在知道減半危害台灣民主和平等權時,也堅持減半才是道德的,這站不住腳。

核四公投人士動輒說傾聽人民的聲音,那麼因為票票不等值而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人民和為民主受到威脅而憂心的人民的聲音,就請他們聽一聽吧 。不要認為聽他們的,站在他們那邊的人才算人民,不站他們那邊的都是非道德的,不能算是人民,這樣地劃分人民,到底不是民主社會所當有。所以還是建議道德高超人士,為民主,為蒼生,稍稍地犧牲一點點自已的望名聲,一起來知過能改不知如何。(作者為民進黨籍前立委)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