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從FTA看KMT經濟幼稚病

■ 賴怡忠

國民黨總統與副總統候選人馬蕭表示,如果當選將在一年內完成直航,並促成兩岸共同市場。這概念一提出,以及承認中國學歷等配套相繼出籠,馬上引起國人對這個政策會出現中國藍白領勞工來台佔據台灣勞動市場的高度緊張。馬蕭等則以其「共同市場」不包含勞工移動作為辯解。但如果人員移動不被涵括,則「共同市場」就退化到「兩岸自由貿易區」了。即便如此,這個「兩岸自由貿易區」也與現今世界對中國的經貿戰略不符,更會對台灣經濟自主性帶來災難。

從國際角度看北京,中國現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簽了六個類似「自由貿易協定(FTA)」,包括與香港、澳門〔CEPA(緊密經濟夥伴安排)〕,與南美洲的智利、秘魯,與南亞的巴基斯坦,以及「東協加一」自由貿易協定。而其他目前進行中的談判,根據bilateral.com網站的整理,還包括與新加坡、澳洲、紐西蘭、冰島、波斯灣岸圈(GCC),以及與南非洲區域的自由貿易談判。

去掉港澳,這幾個與中國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國中,巴基斯坦是中國牽制南面崛起印度的重要夥伴,智利與秘魯對中國市場寄望甚深,至於與東協的FTA,不少國際專家基於這個協定設定太多排除條款,而不認為這符合自由貿易協定的要求,甚至去年還出現曼谷認為該協定傷害泰國農民,希望重新與中談判的消息。至於與其他國家談判方面,與紐西蘭可能有望在四月簽署協定,這是延誤一年以上的勉強結果。澳洲方面已表示對與中國的自由貿易協定失去興趣。與冰島談判的意圖則可能與利用冰島作為進入歐盟的跳板有關。與GCC區域,以及與南非洲區域的談判,則與能源礦產長期供應的戰略意圖有關。

有趣的是,與中國貿易往來最密切的地區,包括歐盟、美、日、南韓、俄羅斯、印度等,都沒有與中國簽定自由貿易協定的計畫。這與馬蕭認定因為兩岸經貿來往密切,所以要「一中市場」或「兩岸自由貿易區」以挽救台灣的理由背道而馳。這些國家無意進行談判的理由,多與中國市場環境有關,意即屆時因中國市場環境不透明,不僅無法打開中國市場,更會使中國利用「自由貿易協定」之便,大量出口傾銷廉價商品,形成不公平競爭。

從這角度來看,尋求最合理的兩岸經貿關係,判準之一是中國有無符合市場經濟的條件。在中國內部依然不透明的情形下,不要說「一中市場」,連類似「兩岸自由貿易區」的提議都要審慎。因為會導致台灣無法打開中國不透明的市場,但中國卻利用自由貿易協定大舉進軍我國市場,使台灣經濟在不公平貿易條件下受傷慘重。看看全世界對中國的謹慎態度,台灣能夠不小心嗎?(作者現任民進黨國際事務部副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