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灣品牌 躍上全球舞台

■ 林濁水

台灣電子產品去年在品牌方面已大放異彩,不只是EeePC,其他如電腦的acer、宏達電子的HTC、神達的Mio電子導航系統,乃至液晶電視的VIZIO與奇美…,真是燦然可觀!

這些電子品牌有的從歐洲奠下基礎,有的直攻美國市場,在國際上打出一片天,完全打破了蕭萬長告訴我們的迷思:台灣經濟的希望在三通,三通才能搶佔世界最大的市場,以中國為Home Market(本土市場),台灣的品牌才有希望成長為國際品牌。

如今的確有些品牌完全靠中國市場闖出一片天,如旺旺仙貝、康師傅等食品業,雖已成中國名牌,但太過於依靠以中華文化做為行銷媒介,要進一步打進全球恐怕還路途遙遠。

國民黨腦中有一個區塊經濟至上的香港程式。基本上國民黨的台灣經濟發展地圖是把台灣放在「大中華經濟圈」,這種地緣性格的區塊經濟中,其典範則是香港模式,他們不只這樣地想像台灣的未來,也以同樣的想像去理解他們認為「發展得遠比台灣好」的韓國。他們甚至認為韓國「比台灣進步」完全是因為韓國既和中國三通,又因對中國投資和香港一樣大幅超前於台灣。

韓國崛起的真相,正是產業往創新研發和品牌行銷,乃至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以致記憶體、TFT技術領先台灣,而三星、現代、LG品牌更大放異彩,文化商品也形成韓流。既然如此,可見韓國的策略方向根本和國民黨背道而馳。在腦中「香港程式」的作用下,國民黨居然把韓國也看得跟香港一樣,真是奇怪透頂!事實上二○○○年後的民進黨政策,反而才真正和韓國相仿。

如今台灣在品牌已初試了還滿亮的啼聲,在創新研發上也力求上進。一九九○年代國民黨政府的科技產業政策是獎勵硬體代工製造,苛待創意軟體和研發。創意的研發或軟體公司不只股票上市備受刁難,甚至在科學園區都租不到廠房,還要向已經關閉生產線的硬體代工廠租屋,讓他們做二房東。但政權一輪替立刻以「亞太研發中心」取代「亞太營運中心」的策略,國內外跨國公司紛紛進駐台灣,使台灣成為區域研發中心。這些跨國大廠幾乎包括了所有知名的品牌大廠。此外,國內的標竿企業也相繼成立創新研發中心,其中HP等甚至把既有的中心從東亞其他地區搬來。二○○二更進一步為IC設計業與軟體業分別規劃了竹科篤行園區和宜蘭園區,其中特設矽島竹科研發中心,產值世界第二的台灣IC設計業從此才有了專屬園區。

假使韓國是對的,那麼很明顯,民進黨政府策略才真的跟韓國相仿。

(作者為前民進黨籍立法委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