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英九到傅崐萁,北京的關愛眼神貫注於國民黨,原因是它的利用價值。另一廂,白營扮演藍營側翼,卻被北京晾在一邊。柯文哲表示:顯然大陸跟國民黨有某種默契。而白營,對北京似乎利用價值貶值了。馬、傅、柯,都是自恃聰明的人,但好像都被北京玩弄於股掌之上。
先前,馬英九祭祖、拜黃帝陵,柯還可以自我安慰,馬當過前總統,沒什麼好眼紅的。如今,侯友宜曾為之撂話「拒絕黑金在任何政黨出現,人民不會接受黑金以任何形式再現」的代表,不顧選區震災率團赴中,充當北京宣布統戰政策的平台,此可忍孰不可忍?大選期間,藍白合成為鎂光燈的焦點。國會開議,白營明槍暗箭助藍營。搞了半天,自認聰明絕頂的柯文哲們,卻被他們看不上眼的傅崐萁,率領大部份他們沒聽過的立委,拔得頭籌「進京上訪」,除了吃味應該還有危機感。
大選結束以來,柯文哲失去烤肉架,一時之間聲量驟減。四月上旬,雲林麥寮鄉長補選,民眾黨派出戰將參戰,柯文哲更南下Long stay一週。結果,不僅敗選,戰將得票且不增反減。見微知著,二○二六地方選舉,柯文哲有何渾身解數?黃國昌出征新北,如何突圍藍綠夾擊?誠然,說泡沫化太早,但以親民黨、台聯之基礎,仍難逃泡沫化之途,白營何能樂觀?傅崐萁訪中團,比民眾黨八名不分區還多,而主席的故鄉,新竹市長高虹安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這次大選,柯本人又被爆農地案。所謂的超越藍綠,竟是烏鴉一般黑,小草豈能無感?二○二六,地方選舉這一盤棋,白營有得拚了。
地方組織,不易經營,綠營難望藍營項背,何況白營。另一或許更大的難題在於,白營對北京還有多少利用價值?柯文哲,黃國昌,出於綠營反綠營,似乎對中國關係存有想像。二○一六,柯曾言:「自己應該不會選總統,雖然中國那方面一直要他選。」而雙方默契,對柯往後由綠轉藍紅,難說沒有影響。這次大選,柯明顯往藍色光譜位移,傲視未獲深藍板塊信任的侯友宜。如果柯自以為可得北京青睞,此一誤會可能是藍白合破局的因素之一。一月十三日,一翻兩瞪眼,總統老三,立委不分區八席,區域全軍覆沒,就利用價值而論,白營對北京當然不如藍營。
這是柯文哲的失算。當年獲綠營奧援,素人站上首都制高點,不久便走自己的路。「兩岸一家親」,符合習近平的通關密語,雙城論壇儼然成了他的任意門,可以向選民展示管理兩岸關係的能耐。然而,因此與台灣的核心價值漸行漸遠,亦令他遭綠色板塊另眼相看,必須到藍營搶佔地盤。而藍營的外來權貴,深知柯若上位則自己的代理人利益勢必受損,最後還是選擇在意識形態向他們靠攏的侯友宜。此中,北京扮演什麼角色,吾人不得而知。不過,從富士康被北京查水表,郭台銘被迫類退選,應該可見斷言,北京不會沒有角色扮演。
從馬英九到傅崐萁,北京擺明了態度:所謂的兩岸論述,九二共識、兩岸一家親的模糊不再需要了,「直指一中」才是「新時代」的硬道理。藍營,逐漸歸隊習近平的總路線了。白營,二○二四成績僅此而已,紅白一家親的曖昧,對北京已經索然無味。回不去綠色光譜的白營,要不要大膽擁抱一個中國,那是北京檢驗的唯一標準。話說回來,縱使熱情擁抱習近平,因而更難擴展政治板塊,在北京眼中終究不如藍營,取捨之間不難決定。而這也決定了,民眾黨的政治這條路,越走越窄的機率較高。
台灣政治板塊,未必是超穩定結構,但新生勢力考驗甚多。今年大選揭曉,未來四年應是藍綠皆堅壁清野、自固城池,等待下一回合。在這種情況下,白營要吃藍吃綠都會碰壁。自藍白合破局,選後藍大白小,更難重施曖昧故伎。而且,挺藍「全面親中」、「全面牽制賴政府」,綠色支持者更難再寄望,二○一八「棄姚保柯」,好景不再。朝小野大,民進黨料將防白如防藍,樂見白營消融於藍營,鞏固藍綠對抗結構。而柯市府的「大秘寶」,國、民兩黨正在磨刀霍霍。白營,馬上泡沫化不至於,但邊緣化危機是隱憂。政治講究公道人心,不是自恃聰明的行業,機關算盡總是枉費精神。繼續「逢綠必反」、「逢中必軟」、「藍主白從」,第三勢力的氣球還沒升空,恐怕已被自己一手戳破。